在珙县罗渡苗族乡天堂村一组、二组、三组,罗(渡)石(碑)公路旁,10多个冲天石柱(也称石笋)构成一幅美妙的“石林”图。当地人把这些石笋都称为“岩”,岩顶较平者都建有山寨,寨距在20米—500米间,可互相照应。这些用石头砌成的山寨,形如碉堡,其主人是僰人,修建年代大约在明朝,故称僰人“石堡古寨”。
石堡寨景区的石笋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如有两峰,高约100余米,相距很近,好似恩爱夫妇,人称“夫妻峰”,又像一奶同胞,被叫“姊妹峰”,也有人因其岩峰较尖直呼为“尖岩”;与地面成45度角的“斜岩”,因其形如弓背,故又名“弓背岩”;岩成方形,高约50余米,岩顶面积约80平方米的叫“方岩”;形如马鞍的叫“马鞍岩”;形如巨狮的叫“狮子岩”;形如驼峰的叫“狮头驼峰岩(寨)”;形如宝塔的叫“宝塔岩(寨)”;形如石笋的叫“石笋岩”;其他还有“了望岩”、“银子岩”、“斜塔岩”和一些不知名的岩笋(寨)。在这些岩寨中,最雄伟壮观、神奇险峻的要数刘家寨。
刘家寨位于罗渡苗族乡天堂一组,是所有岩寨中最高、最大(底围在1000米以上)的,它巍然耸立在各岩堡间一个巨大的圆形山岩上。寨东西北三面为土坡,象泥土护着岩寨,南面是陡峭悬岩。寨离岩脚高200余米,只有一条宽几十厘米的独路,从西绕北盘旋而上,梯步用石块砌成,每步高10厘米到40厘米不等,很陡,共840余步。四道寨门内均有60平方米—80平方米的平台,早年有房屋,为守门者居住。寨门门框用巨石砌成;围墙厚约1米、高约2米,有射击孔、了望孔。第一道寨门外有一约5平方米的三角形平地紧挨着寨门,应是当年椎放滚木、擂石,以抗击来犯之敌的。各道寨门均厚约1尺(0.33米),惟第一道是石门,其余为木门。据说寨上曾住过一刘姓大户,故名“刘家寨”。最多时,寨上住过20多户200多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