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历史

家乡区县: 夏邑县

     夏,属豫州,名栗城,中期为都城。西周至春秋,今夏邑为宋国栗邑。战国,属楚。秦,在今夏邑地置栗县,在今县境东北部置祁乡县。

     西汉,初,除栗县和祁乡县外,又在今夏邑西南部置建平县。后,栗、祁乡、建平3县皆为侯国,属沛郡。新朝,栗侯国改称“成富”。

     东汉,栗侯国和祁乡侯国皆废。建平侯国属沛郡。三国,今夏邑地属魏,南部属谯郡,北部属梁国。 西晋,归属如魏。东晋,在今夏邑西南置马头郡,治建平城(今马头),辖蕲、己吾、下邑3县。南北朝,今夏邑地属梁郡。北魏孝昌二年(526),下邑县治所于栗城(今夏邑县城),栗始名下邑。

    北齐,下邑属马头郡;马头郡废,属亳州。隋,初属谯郡,开皇十六年(596)置宋州(治今商丘市睢阳区),下邑县属之。唐,下邑初属宋州。宋州易名睢阳郡,下邑属之;睢阳郡复名宋州,下邑仍属之。五代,后梁,下邑属宣武军(今商丘)。后唐,宣武军改为归德军,下邑仍属之。宋,归德军改为应天府,辖下邑。金,应天府改称归德府;下邑属之。

     金末,改下邑为夏邑。元,夏邑并入睢阳,不久复置,仍属归德府。 明,清,夏邑均属归德府(州)。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2月夏邑属豫东道。民国3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夏邑遂属开封道。

     民国19年开封道废,县隶省。民国22年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商丘)。抗日战争时期,夏邑由国民党、共产党、日伪3方政府管辖。(国民党)夏邑县政府,治所无定,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夏邑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无定,先后属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淮北路西专员公署;雪商亳县抗日民主政府(会亭、马头、业庙、济阳一带属之)属淮北路西专署。

    日伪夏邑县政府,治县城,属豫东道。 解放战争时期,夏邑属国民党,共产党两方政府管辖。夏邑县政府,治县城和刘堤圈(今夏邑县车站镇),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商丘);夏邑县人民政府,治所无定,先后属苏皖边区第八行政专署、豫皖苏区行政委员会、豫皖苏区第三专署、商丘专员公署。1949年,夏邑县属商丘专区。1958年,商丘专区与开封专区合并,夏邑隶属开封专区。1961年,商丘专区与开封专区分开,夏邑仍属商丘专区。1996年商丘专区改商丘市,夏邑隶属商丘市。

程艳侠(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