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展览馆建于1968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成立。在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出决议:为了千秋万代传播毛泽东思想,决定在石家庄、唐山、邯郸、张家口各建一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大型图片展览馆。
一声令下,各地紧锣密鼓开始展览馆的建设。
唐山市展览馆选址在凤凰山脚下。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唐山展览馆设计图纸与石家庄、邯郸、张家口截然不同。其他几个地市图纸相同,不过河北省馆因为省会的关系体量稍大,邯郸、张家口则为缩小版的省馆。唐山市展览馆为“品”字型平面布局,背靠凤凰山,坐西朝东,仿照天安门广场的格局,将西馆建成主馆,类似天安门;南馆仿照中国历史博物馆,北馆仿照人民大会堂。中间为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东侧伫立着毛主席像,再往东还有一处正门,正门上有“唐山市展览馆”的名字,分3个出入口供人进出。值得多费笔墨的是广场的主席像。据说,一般毛主席塑像的高度均为7.1米,象征七一党的生日;底座高度均为5.16米,是为了纪念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总高度为12.26米,象征着毛泽东的生日——12月26日。各地所塑毛主席塑像几乎均为站像,姿势分为挥右手和背手两种,又有戴帽和不戴帽两类以及穿军大衣和风衣的不同。唐山市展览馆前的主席像为不戴帽、穿军大衣的站像。我们测量的尺寸为底座高4.69米,塑像身高4.86米。但是广场地面经过多次处理,又铺设了大理石地砖,所测尺寸与原建尺寸应有少许出入。
1968年展览馆建成。建筑形式基本如今天所见,但是唐山博物馆收藏有刘汉宗绘画的《震前唐山》长卷,从绘画上看,西馆的房顶还建有楼橹,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展览馆楼橹已被震毁。在展示内容方面,西馆展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的伟大实践,北馆为农业展览馆,南馆为工业展览馆。
建馆期间,唐山市各行业、各单位及各县、区革委会把展览馆建设视为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忠心体现,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几乎全民参与义务劳动。当时,在展览馆建设的工地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工地广播里播放着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到处是义务劳动的人群。
前几天我去拜访了唐山市展览馆第一批讲解员中的张家红女士。张阿姨已经75岁了,听说我想了解展览馆的情况非常热情,把她留存的老照片一张张摆好,那时候梳着大长辫的她自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她介绍说,他们这些讲解员来自于“工、农、兵、学、商”各界。她在陶瓷公司阶级教育展览馆工作,被抽调到市展览馆,负责工业展览馆的讲解,后来从工业、农业展览馆的讲解员中选拔出优秀讲解员再到西馆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中进行讲解。当时的工业展览馆特别受欢迎,特别是唐山陶瓷部分格外引人注目。而北馆的农业展览馆也穿插举办一些书画展览,乔文科、刘文圃等老师的书画作品都曾在那里进行展出……
唐山市展览馆的几座老建筑至今仍在,这里凝聚着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和一腔热血。我认识的许多人一谈起唐山市展览馆,对当时的劳动情景依然津津乐道,回忆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那个荒唐的年代却记录了最纯粹的热情与真诚,绽放着人性中最为朴实的善良的光芒。
(文章转自唐山市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tangshan.gov.cn/zhuzhan/tsg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