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晓棠

家乡区县: 开封市通许县

     1934年,王晓棠出生于河南开封。抗战爆发后,随父母辗转入川,后又回到老家南京,再迁杭州。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重新工作。

     在电影《英雄虎胆》中,王晓棠演反角,风头竟然盖过了主角。电影中她演的是国民党特务阿兰,王晓棠在影片内跳了一段当时闻所未闻的热情激昂的伦巴!苗条的身躯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舞会上特务阿兰勾引打入敌人内部的解放军……现代的年轻人一定纳闷:在这么好看的美人面前,解放军叔叔为什么就不动心呢?其实,据说,此片播出以后,当时的大街小巷就暗潮涌动,出现了许多偷偷学跳伦巴的青年男女。可以肯定的是,这股“地下流行”一反常态,是由男性发起并主导的……“中国第一女特务”的雅号,不胫而走。对此,崔永元说“老电影里只有女特务烫发,只有女特务有女性曲线。不只是女特务,其他反面人物形象也经常比正面人物容易流传,……“我就敢说,如果把现在的艺术家放到当年的环境中,他们拍不出那么好的东西!”。

演艺经历

      从电影演员、导演,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女将军,72岁的王晓棠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和传奇。如今,年过七十的王晓棠,依然身着长背心裙,白绸衬衣,神采奕奕,飘飘洒洒,她比在电视上还要显得年轻,活力四射,书卷气中还隐着军人的英飒。

      王晓棠毫不避讳。她说她正在和战友们酝酿着一部关于“两弹一星”的作品,主要内容是反映新中国早期一些科学家们和共和国一代无名英雄,如何为国争光,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

    “虽然八一厂和兄弟厂已有过此类作品,但是我们不会重复自己和别人,这样伟大的事业,不是三两部影视作品就可以写尽的。我们的创作队伍兢兢业业,远离浮躁,力争能表达出这些了不起的人物的精神境界。我们会尽力而为。”王晓棠说,“现在我们保持低调,还不想张扬。事情还没有做出来,需要潜心磨好本子。我们采访过的这些优秀科学家和他们的合作者、亲人们,令我们非常感动。现在人们都在抱怨浮华太多,向往真朴之情。我想,人间总是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可贵。这正是我们想通过作品表达的一种平凡而又崇高的精神境界。”

     1952年,王晓棠从上海参军,先入总政京剧团,后调总政话剧团。

     1955年,王晓棠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出演她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第二年春节,影片在全国公映。王晓棠一炮走红。观众们不仅记住了影片中的“小黎英”,还传唱着影片中的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随后,王晓棠又在出演《边寨烽火》中获得成功。1958年,王晓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并开始了她电影生涯中的旺盛时期。《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都成了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王晓棠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美丽女神”,深受观众的爱慕和喜欢。

      正当王晓棠走红之时,“文革”来了。由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她一夜之间他声名尽失,有关“揭发”、“批判”她的大字报,铺天盖地。

      1975年,王晓棠终于回到八一厂。从此,她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所挚爱的电影事业中去。后来,王晓棠走上了导演岗位,执导了《大转折》、《大进军》、《较量》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大片。

      她担任导演时已50岁,提拔为八一厂厂长和党委书记时将近60岁;当时厂里亏了800多万元,她拼了性命去干。第一年厂里扭亏200万,第二年扭亏400万,第三年扭亏为盈,开始有奖金发给职工了;离任时,厂里资金剩余6000多万元。

 

陌桐%>_<%流逸(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