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丰富多彩的宴席

家乡区县: 甘肃省庆城县

设宴席待客是中国的传统,而在庆城这片土地上,庆城人过红白事时,依旧遵循这一传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故宴席分为“八挎五”、“十全席”、“十二台”、“十三花”和“三角席”,这其中,尤以“八挎五”宴席最为常用,而能用“三角席”招待宾客的家,仅为少数。

“八挎五”宴席,顾名思义,是八个喝酒菜加五个吃饭汤、菜。先上一个凉全盘,或叫拼盘,这不算在正式菜肴之中。凉全盘同于“三角席”中的凉全盘,不过外围八小堆或六小堆凉菜不一定是荤菜海菜,可以根据现有的凉菜进行搭配。如猪耳、猪肝、猪心、猪舌和猪头肉都可以用,鸡翅、排骨、鹿角菜、腐竹、海蜇皮、豆角、茄子等等也可以上席。接着上8个喝酒菜,多是炒菜、热菜;每次上一碟,共上8次。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城里或者农村,都上全鸡、全鱼和猪肘子。采用的烹调方法根据厨师的手艺各异,如鸡,或清炖、或油炸;如鱼,或为麻辣味、或为糖醋味都行,但要全的,拿庆阳话说,是囫囵的。这3样菜成为8个喝酒菜的重点。以这3样菜为中心,再配以四个炒菜,如宫爆鸡丁、糖醋里脊、爆炒腰花、蒜苔或青椒炒肉等等。最后上一道八宝糯米饭。如果宾客见八宝糯米饭上桌了,便知8个喝酒菜就上完了。在上喝酒菜时,节奏要缓,速度要慢,意在让宾客把酒喝足喝好。酒席宴,以喝酒为主要。宾客酒喝得差不多时,就可以上吃饭菜了。吃饭的4菜1汤,一次端上,并端上馒头或花卷,供宾客下菜吃。汤为生氽丸子汤,也有做成酸辣肚丝汤或鱿鱼汤的,不拘一格。汤放在桌子中间,周围摆放扣碗,一般为条子肉、酥肉、五香肉和黄焖鸡块,也可以是其他菜肴,但要有4碟,这叫四鬼抬轿。此时,“八挎五”的各种菜肴就全部上齐了。

“十全席”,先上一大盘凉全盘,同于“八挎五”席,供喝酒用。次为小吃4小碗,多为各种汤类,分4次上;后为6大碗、4大盘,分5次上,每次1碗1盘。这时能喝酒的继续喝酒,不胜酒力的,可以吃饭了。“十全席”将猪、羊、鸡肉调花样用,或炒、或蒸、或煮,烹调方法多样,人们谓之“十样锦”。

“十二台”,这种宴席多为前塬的家户选用。 “十二台”,就是共有十二样菜肴,每次上两样,共上6次,碗与盘插花着端上。初为两品碗,次为两盘,3为两品碗,4为两盘,5为两品碗,6为两盘。无论碗或盘,内放的菜肴不能重。碗多带汤汁,盘为炒菜。喝酒与吃饭,一般不作截然分开,取个人的嗜好和方便。

“十三花”,在前塬家户中,同于“十二台”,惟多一甜饭;即八宝糯米饭。在庆城周围的家户中,又与“八挎五”差不多,菜肴的总数同于“八挎五”,但上法不一样。“八挎五”宴席是先上喝酒菜,后上吃饭菜,而“十三花”宴席是吃饭菜与喝酒菜一齐上,每次上两样,直至上完。吃饭菜与喝酒菜的内容根据主家现有的原料而定,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上“十二台”与“十三花”要慎重,如果老人在世,在红白事或其他事上,就不能上“十二台”或“十三花”。

三角席,是庆阳宴席中规格最高的一种,以其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三角席荤素搭配,凉热交错,浓淡相间,甜、咸、酸、辣、麻五味俱全,色、香、味、形样样皆佳。具体吃法为:宾客入席后,先上一道猪头肉、耳朵丝、红烧排骨、鸡翅、鹿角菜、虾米、发菜组成的凉盘,稍后即上热菜。热菜为八碟,可依序陈于席间。酒过数巡,即开始吃饭。吃饭菜共四碗四碟,每碟均以三种菜组成,三菜如三足鼎立,故称“三角席”。即第一次上条子肉一碗,黄焖鸡一碗;第二次上百合酥、张口饺、加三糕三碟;焖蛋、红烧肉、芥末肘子一碟;第三次上五香肉一碗、丸子一碗;第四次上酥饺、翻毛酥、八宝米饭一碟,蒜拌凉羊肉、片粉皮、黄花炖肉一碟。每味菜肴各具特色,或鲜香酥烂,或清爽脆嫩,或馨香浓郁,食者可择其所好,尽情品味。

目前,又兴“八凉八热”宴席。先从城里开始,正在逐步向农村传播。这是从外面传人的,非本地原有的宴席。“八凉”就是八个凉菜盘,为四荤四素。四荤,多是猪耳朵丝、牛肉、排骨、猪肝或炸鱼等等;四素,多是黄瓜、茄子、豆角、大杏仁或乐果等等;“八热”基本同于“八挎五”宴席中的喝酒菜。以全鸡、全鱼、肘子为主,兼以3个炒菜、一个条子肉扣碗和一个八宝糯米饭(有的改八宝糯米饭为鸡蛋捞糟汤),以后不再上吃饭菜。吃饭的馍是在上肘子肉或条子肉时端出,愿意吃馍自己拿。菜上完吃完就算宴席结束了。有些家户在宴席结尾时,每人端上一小碗酸汤面,调和冲淡一下油腻的口味,非常不错。

庆城丰富多彩的宴席彰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传承了中国特色文化,发扬了中国传统。

星星坠落的夜不眠(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