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机会到兴安盟科右中旗走一走,你会惊奇地发现: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在蒙古民族聚集的嘎查、艾里,在休闲文化广场,在居民小区,在中小学校园里,在百姓喜庆的宴会厅,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可以听到悠远浑厚的四胡演奏曲。从那浑厚、浸人肺腑的乐曲声中,让你、让我、让我们共同感受到科尔沁民族文化根植于中旗人民中间那种浓厚文化底蕴和积淀,感受到科尔沁民族文化形成的凝聚力和软实力。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记者带着期盼来到科右中旗宣传文化中心乌力格尔厅。台上演员激情豪迈,台下观众陶醉其中,初次来到这里我们便被这古老的艺术深深吸引。
是的,在中旗,低沉悠远的四胡声,欢快热烈的安代舞,优雅大气的博物馆,匠心独具的建筑物,无处不充满着浓郁的蒙元风情,“乌力格尔之乡”、“安代之乡”、“四胡之乡”、“马王之乡”和“民族曲艺之乡”,历史悠久的科尔沁文化在这里传扬。这里85%的人口为蒙古族,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聚集的旗县,同样也是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旗。然而就在这样的经济条件有限的国贫旗,文化建设却走向了全盟乃至自治区的前列。
从文化大旗到文化强旗的跨越
历史上,科右中旗曾经是科尔沁十旗会盟所在地,是科尔沁部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他们把文化建设作为旗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挖掘、利用,整合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科尔沁传统文化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和多彩的魅力。
在2006年召开的旗十二次党代会上,他们首次提出了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的奋斗目标,将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抓文化就是抓民生,抓发展”,“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穷财政要做大民生,大文化”的新观念。经过几年的努力,科右中旗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总投资3500万元的科右中旗博物馆和投资2700万元的科尔沁宣传文化中心,以及9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52个草原书屋。并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科尔沁民间文化艺术节”,承办了四届“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以及“全盟首届四胡大赛”、“全盟第二届那达慕大会”、“远东杯”八省区四胡演奏电视大奖赛等。并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科右中旗春节晚会”和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随着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旗委政府领导班子越来越感觉到仅是建设文化大旗的思路已无法满足当地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自身底蕴的挖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旗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打造旅游文化强旗的目标”,要以推进科尔沁文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科尔沁文化旅游强旗,努力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并提出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自治区级蒙古族说唱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考核工作,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聘请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充分发挥其指导、咨询、参谋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其中,还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有利于“建设规划”实施的地方性政策,实施细则。制定符合本辖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为“一乡一区”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法规保障,并将专项资金分别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记者思考:科右中旗旗委政府紧紧围绕文化大旗、文化强旗建设,科学领导,强力推进科尔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改革发展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从文化底蕴到文化品牌的创建
在中旗,无论是白发老人,还是稚龄儿童,无论是男儿,还是女子,拿起四胡,手中就流淌出悠扬的曲调。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旗才赢得了自治区“四胡之乡”的美誉。说乌力格尔、听乌力格尔、谈论乌力格尔成为中旗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2005年8月,中旗成功承办了“内蒙古首届乌力格尔艺术节暨全国第五届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现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的文艺活动。2006年,科右中旗乌力格尔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胡和安代舞是科右中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2006年,兴安盟四胡协会在科右中旗成立,成立不久的四胡协会在自治区举办的“成龙煤炭杯”八省区首届蒙古四胡演奏广播电视大赛中获32个奖项。2006年,旗乌兰牧骑演奏员哈达发明制作的“超低音四胡”,在中央音乐大厅演奏,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现今,全旗16个苏木镇、工作部(管理区)和旗直机关中,科尔沁文化爱好者和实践者比比皆是,现有登记在册的功底较厚的说唱艺人130多人,全旗会拉四胡的已有几千人,能够组织1000人以上比较规范的演出队伍。城镇社区、嘎查艾里基本都有几个或十几个四胡演奏水平较高的说唱艺人,科尔沁民歌演唱更是人人可以随口唱上一段。安代舞是人们逢年过节最热衷的舞蹈,每当篝火燃起,安代舞爱好者就会围着篝火翩翩起舞,2006年启动了万人跳安代舞仪式。
马文化也同样根植于科右中旗人民的心中,在他们眼中马是朋友,是伙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拥有全区唯一一家马术俱乐部--科尔沁马术俱乐部,在近几年的全国各种大赛中,连创佳绩,展现了“马王之乡”的绚丽风采。2007年6月,在“全国第八届民运会”上,获得两项第一,一项第二的好成绩。2008年7月,在首届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中,摘取了2000米走马赛、10000米蒙古马速度赛、2000米无限定组速度马、5000米走马比赛的桂冠。2008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并经中国马术协会同意,此项赛事永久冠名为“科尔沁杯”,科右中旗取得了优先承办权。并在今年的“全国第九届民运会”中取得了两个一等奖,让科右中旗的马文化享誉全国。
记者思考:资源在于保护开发,品牌在于培育创建。科尔沁民族文化品牌能否打响,关键在于培育和不断创建。打造科尔沁文化强旗,无疑是对科右中旗历史文化资源更高层次的整合,是再造发展优势、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提高其在外界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带动战略,实现科右中旗持续发展的长期实践和积累的过程。
从文化建设到文化惠民的升华
“退休后,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体弱多病,自从去年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秧歌队,身体越来越结实了,心情也舒畅了。”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呼格吉乐社区一位60多岁的高娃大妈高兴地说。在巴彦呼舒镇已建成3处群众娱乐、健身、休闲广场。其中于2006年建成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的图什业图广场被评委自治区“十佳文化广场”之一,为科右中旗的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当夜幕降临时,有了空闲的群众便来到这里拉起马头琴,跳起安代舞,扭起大秧歌,一片热闹的景象。
科右中旗旗委、政府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于2009年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科右中旗博物馆,其中的5000多件文物全部源自科右中旗境内,充分的展示了科右中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浓厚的科尔沁文化风情,是全自治区旗县级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特点鲜明,正立面的造型为一轮弯月,象征着科尔沁的内涵——英勇的弓箭手,外观造型的圣火、苏鲁锭和哈萨尔的雕塑及民族图案,为该建筑赋予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该馆全天免费对群众开放,为科右中旗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文化,增进知识储备,提升文化内涵的良好平台。
科右中旗最具特色的建筑便是图什业图赛马场。该赛马场为兴安盟最早建设、内蒙古东部最大且建筑标准最高,是全旗大型文体活动、集会的主要场所,也是每年一届“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的举办地。至2010年,先后举办四届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两届“中国.科尔沁民间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兴安盟那达慕、科尔沁草原赛马节、全旗那达慕及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科尔沁马术俱乐部的建立,在全国赛马活动中屡创佳绩,为自治区民族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亦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于2008年建成、总投资2700余万元的宣传文化中心更是受到科右中旗群众的欢迎。文化中心内有文化局机关、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文物所、服务中心、乌兰牧骑、科尔沁文化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楼内除办公区外,设有629坐席的礼堂,128平方米展线的民族文化品牌展厅,100位坐席的乌力格尔厅。文化馆综合排练厅面积240平方米,乌兰牧骑排练厅面积300平方米。篮球馆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配备简易看台。图书馆阅览室有坐席520位,并配有“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电脑30台。
其中乌力格尔厅最为中旗群众的欢迎。该厅免费开放,每晚都会说唱艺人来到这里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记者采访时发现,每天晚上这里观众坐的满满的,台上的演员正在为到场观众弹唱。蒙古族老大爷王十月高兴地对记者说:“政府为我们修建乌力格尔厅真是太好了,让我们这些喜爱乌力格尔的人有了去处,听乌力格尔不仅是娱乐,而且还能通过乌力格尔了解到党的新政策、新消息,对我们的帮助真是太大了。”当地知名的乌力格尔表演艺术家照日格图也激动地说:“我本是一个农民,17岁开始学习乌力格尔。感谢政府能给我这么一个平台,能让我实现我说唱乌力格尔的梦想。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就无法登台表演,现在依旧可能在耕种,一辈子都会有遗憾。现在说一场乌力格尔文化局都会为我补助100元,科尔沁文化研究室还每月给我开1000元的工资,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而且最让我高兴的是现在我已经有了10多个徒弟,这项古老的艺术终于能在我的手里传承下去了。”
被誉为“草原轻骑兵”的乌兰牧骑在科右中旗真正回归到了它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今年8月1日起,科右中旗乌兰牧骑已深入农村牧区为农牧民无偿演出了60多场。农牧民群众激动的说:“我们的乌兰牧骑终于又回来了。”科右中旗政府在得知乌兰牧骑没有自己车辆,下乡演出困难的情况下,特意拨出40余万元为乌兰牧骑购进演出车辆,解决了演员们行路难的问题。
记者思考:文化的根基在于群众,文化的源泉来自广大群众的生活体验,文化的成果也要由全民共享。科右中旗将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之一,但受身为国家级贫困旗所限,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应向多方争取支持援助,将科右中旗的文化建设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科尔沁文化品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辅佐清代三代帝王的孝庄皇后就出生在科尔沁草原,这里成为清朝蒙满政治联姻的创始之地,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民族传统,需要一批“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人去挖掘、集成、创新和传播。我们期盼,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东风,科尔沁文化品牌一定盛世生辉,重现神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