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可谓不长,但真正能留下一笔的人却并不多,因为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和岁月沉淀中留下来。钟繇,因其精彩的书法艺术被历史留了下来。
钟繇生于东汉末年,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长于三国曹魏政权统治之时。当时的天下,群雄争霸、百业凋零,特别是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时期,战乱频起,征伐不断,有历史影响的大战颇多,这些直接影响到艺事,以至形成淡漠之状。当时的文坛上不如秦汉,下难比唐宋,但书法艺术却成例外。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时书坛的领军人物,便是被清朝阮元定为南帖北碑之共同鼻祖的楷书创造者钟繇。
钟繇学书法时已在曹魏政权身居高位,但他对书法的痴迷及勤奋仍让世人惊叹。至今,在长葛市老城镇和平村尚存钟繇学书的洗砚池。据传,钟繇在此任太傅时,每日练笔之后,必到池中洗砚涮笔,天长日久,池水变黑,渗透地下,掘地三尺,仍为黑泥。据史书记载,钟繇临终前对儿子钟会说:“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每见万类,皆画像之。”除自身努力外,钟繇曾师学曹喜、刘德升十六年。刘德升在汉桓帝、汉灵帝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丰赡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唐人张怀瓘的《书断》)。然唐人张彦远在《书法要录》中则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历史真相到底如何,今人已不得而知。唯一明了的是,名师的指点,数十年的刻苦用功及自身的悟性,成就了一代宗师钟繇。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而论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