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分别比全国(7.4%)、全省(7.8%)快3.5和3.1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首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98亿元,增长4.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84.92亿元,增长15.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1%,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4.05亿元,增长6.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49.6∶38.2调整为11.9∶50.7∶37.4,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
2014年,河源人均gdp为2488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6652元)的53.3%、全省(63452元)的39.2%],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050美元。[2]
第一产业
2013年,河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9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77.68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18.95亿元,增长17.3%;牧业产值31.76亿元,增长2%;渔业产值4.13亿元,增长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9亿元,增长8.9%。
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6.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97.9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76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52万公顷,增加45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31万公顷,增加2403公顷。2013年粮食总产量88.62万吨,比上年减少4.75万吨,下降5.1%,其中稻谷78.61万吨,下降 5.8%。
糖料产量2.39万吨,增长9.5%;油料产量7.37万吨,增长6.3%;蔬菜产量65.80万吨,增长17.3%;水果产量31.45万吨,增长6.9%;茶叶产量4489吨,增长6.8%。
第二产业
2013年,河源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9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19.27亿元,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99.87亿元,增长12.6%;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80.25亿元,增长21.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72.45亿元,增长14.5%;重工业增加值221.76亿元,增长18.3%;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45.72亿元,增长17.5%,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12.52亿元,增长10.6%,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34.39亿元,增长24.2%,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57亿元,下降5.9%。
河源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6家,比上年增加33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21家,比上年增加2家。矿产冶金、饮料制造、轻纺服装、医药制造、建材陶瓷、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七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0.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8.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园有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第三产业
2013年河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7.10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51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00亿元,增长12.9%;零售业零售额212.53亿元,增长13.4%;住宿业零售额3.82亿元,增长6.5%;餐饮业零售额12.26亿元,增长9.0%。分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162.57亿元,增长12.7%;限额以上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69亿元,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6.0%。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1%,化妆品类增长11.1%,金银珠宝类增长103.8%,日用品类增长17.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2%,中西药品类增长18.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0.9%,通讯器材类增长4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5%,汽车类增长34.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8.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