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促进创新 以创新支撑创业

家乡区县: 乌海市海勃湾区

最近,随着美国对中国禁售可用于升级“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芯片一事持续发酵,“自主创新”概念再度被热炒,中关村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一次受到媒体和网民瞩目。其实,中关村不仅是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为了发展高科技,曾经在国内很多地方建立起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旨在追赶国际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都已经变身为所在省、市的“摇钱树”。它们在为各级财政贡献大把利税的同时,自身也往往“富态毕现”:园区企业大多进入了守成期,追新求异动机减弱,求稳思安包袱加重;园区产业多了几分平常,少了些许锐气;园区风格也渐渐跟普通开发区一般无二了。能够象中关村这样始终站在新思想、新技术、新潮流前沿,引领风尚者,确实很少。中关村之所以能够在自主创新的大潮中独领风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应该是这里有很浓郁的创业氛围,形成了以创业促进创新 以创新支撑创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这一点,我们从两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得很清晰。一组是创业的数据:去年中关村新创办并实际经营的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是上年的2倍多,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40%以上。在近几年的创业大潮中,涌现出小米、京东、亿赞普(F2C)等一批领军型创业企业。其中,小米成立不到5年时间,已实现收入700多亿元。
另一组数据则跟创新有关:去年中关村实现企业总收入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利润和税收均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4954.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北京市GDP比重2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技术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其中80%转移到北京以外地区。预计今年一季度企业收入仍将保持20 %左右快速增长。催生了百度的人工智能、格灵深瞳的计算机视觉、中芯国际的28纳米集成电路成套工艺、百济神州的靶向型小分子抗癌药等一批面向市场的重大产业化创新成果。
从上面这些数据和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和创新已经在中关村达到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形影不离的境界。这应该就是中关村里各种创新思维、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生生不息的原因。一般而言,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业者必须要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拿到更多创新成果,才能在经营管理、用户体验、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后发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壮大。因此,要鼓励创新,最根本的办法莫过于鼓励创业。只要创业活动活跃起来,创新成果自然就会源源不断,而每一项创新成果都会化作创业者手中的利器,反哺创业过程。
事实上,中关村有许多鼓励创业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比如,这里既有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又有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36氪等为代表的30余家创新型孵化器。创业者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菜”。这里还有许多创业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开放实验室等实体,可以满足创业者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需求。这里更有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家精神文化氛围,可以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所有这一切正应了那句老话: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江泽(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