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迷蒙在烟雨中荡漾在碧波上的一座古镇,石板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青砖瓦屋,依稀挑着几个布帘子,近处幌子上的字迹依稀可辨,似乎是“谢埠千张”,远处就模糊了,大概是“杏花酒楼”、“怡春院”之类吧。古镇东边是一大片田畴,一方方亮亮的水田里走着农人和耕牛,再远一点是绵延而秀丽的峰峦,西边是烟波浩渺的梁子湖,湖边古柳下懒懒地泊着几只木船,一个渔民戴着斗笠,拎着酒葫芦,嘴里哼着《十送情郎歌》的俚曲,踏在长长的石级上。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而今的古镇,没有了石板街道,不见了青砖瓦屋,消失了古柳乌蓬船。然而,远古的生之灵火仍然在地下潜行,新石器时代的断瓦残瓷不时探出头来述说历史,古朴的民风一脉相承,前人的智慧被发扬光大。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如今的谢埠人将祖先传承下来制作千张的工艺推陈出新,注册商标,很快使谢埠千张名扬四海。
谢埠千张是一种豆制品,它薄得几近透明,但绝不残损,似一张张可捻开的宣纸,入口绵软、清香、甘甜,让人过齿难忘。制作千张皮非常讲究,水要附近金鸡坡的泉水,豆浆要手工磨出的,卤水要点得恰到好处,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谢埠人是不保守的,可以毫不保留地将全套制作手艺传授给你,可别的地方做不出谢埠千张,因为你学不来谢埠人那双巧手,更重要的是制作谢埠千张要用金鸡坡的泉水,泉水汇集了重山的雨露,饱含了绿玉似的草木的芬芳,是大地流淌出的乳汁。其他地方制作出的千张皮很难有谢埠千张这么薄、这么香、这么甜,谢埠千张是天地的精华,人间极品。
谢埠人也以谢埠千张自豪,对它喜爱至极。婚嫁喜事,红白酒席,孩子的谢师宴,最先捧出的毫无例外是一盘千张皮,不然这酒宴就不够丰盛,对客人就算不得尊重。制作谢埠千张不需要太多的作料,下锅小炒或清蒸都可,端上餐桌前撒上一撮葱末,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如果与两三尾梁子湖的鲫鱼放在一起清蒸,不须品尝,用鼻子一闻你就先醉倒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