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耀南:(1875-1926),字珩珊、衡山,因其祖籍浙江兰陵,也常被人称为萧兰陵,1875年出生于黄冈县孔埠镇萧家大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北洋政府时期,他在“鄂人治鄂”的口号下接替声明狼籍的王占元出任湖北督军,早年是曹锟的参谋长,并与吴佩孚义结金兰,之后在与段祺瑞斗法过程中占据上风。萧耀南性格谦和仁慈,但1923年他在吴佩孚的授意下凶残屠杀二七大罢工群众,并下令杀害林祥谦。据说他是因为服用安眠药过量死亡的。
2. 朱怀冰:(1892~1968年),乳名四伢,亦名怪中。黄冈阳逻朱棋杆湾(今属武汉新洲)人。幼时家贫,受塾师周先生启蒙和资助就读于私立湖北法政学堂,逢辛亥武昌起义,遂参加学生军。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代主席、中将,曾任九十七军军长。看过电影《太行山上》的童鞋大概还对李幼斌扮演的那个朱军长有印象吧,不错,他就是朱怀冰。1939年朱在河北一再向八路军挑衅,时人称之为“摩擦专家”,1940年他又率部围攻太行山的八路军,《太行山上》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历史。《毛选》上也有此人得大名。话说解放后彭帅之所以受到批判与此人有一定关系。当年其弟朱鼎卿担任了国民党最后一任湖北省主席,并宣布起义。其子朱邦复发明了第一个中文输入系统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仓颉。
3. 徐源泉:徐源泉(1886~1960年),又名克诚,派名继绩。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学堂。国民党中执委,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军衔比他高的只有九个人,其时陈诚军衔为中将,胡宗南为少将),赫赫有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正是其部下。武昌起义时,他率领300学生参加阳夏保卫战(阳指汉阳,夏指的汉口,因汉水古城夏水),先投张宗昌,后随张投靠张作霖,以军功升至军长,后参加了军阀混战。1931年起任湖北全省“清乡”督办,指挥围剿湖北各处根据地。七七事变后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从湖北老家出发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所部两个师四个旅,未受日军屠杀),随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后从事实业,1949年去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