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胃病。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丹溪心法》序)。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以前,他也曾读过《素问》,觉得“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然后“茫若望洋,淡如嚼蜡”。
罗精于医学,其学宗法刘河间,旁通于张子和、李东垣二家之说,认为:“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朱丹溪得罗氏之传,又续加发挥。其主要著作有《格致余论》(1347)、《局方发挥》(1347)、《本草衍义补遗》、《金匮钩玄》3卷(1358)。其门人整理编纂的《丹溪心法》可以体现他的医疗经验,对后世影响较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