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长江三峡香溪宽谷香溪与长江交汇处溯源而上十余公里,有一个叫“七里峡”的谷口,峡谷中有一条凤凰溪。七里峡峡谷幽深,溪水淙淙。追着小溪蜿蜒而入的小径生于悬崖之间,崖壁上或有千年老藤,或有涓涓细流滴答而落,坠入凤凰溪中。峡谷或有皱褶处,有农舍三五间,修篁簇拥,鸡犬嬉戏,恬静怡然。攀援而上,刚好七里,忽然峡尽天开,平畴沃野扑面而来,刹那间很多人的心里会跳出“桃花源”三个大字!可是映入人们眼帘的,却是一座六七米高的牌坊“乐平里”。这座建于1982年的朱红牌坊,在峡谷平野里格外醒目,成为乐平里最重要的地标之一。牌坊左侧还有一块石碑,镌刻着于立群先生题写的“屈原诞生地”几个隶体字。
乐平里是一块钟灵毓秀之地。五指山、北峰山、仙女山等山岚团团围出一块千余亩的平地,即为狭义的乐平里。村人在平地四周依山就势建起农舍,农舍虽是峡江里传统的干打垒建构,但星罗棋布,野趣悠然。最有特色的是北峰山上的民居,虽然也是干打垒,但在民居排列上却别具匠心。从乐平里的平坝上仰望,那些民居如现代诗行,参差错落,从山脚到山的半腰,若是清晨或者傍晚,炊烟袅袅而起,不仅让人可以口舌生津,还让人可以听到诗歌音韵流动的旋律。
清澈的凤凰溪从深山里走来,穿坪而过,为乐平里的田亩和村人提供了生命的源流。凤凰溪走到乐平里牌坊那里徘徊复徘徊,不肯潺潺而去,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回流,从而被乐平里人称为一景曰“回龙锁水”。与牌坊遥相呼应的降龙伏虎山,孤傲地矗立着另一个地标性建筑——屈原庙。据史书记载,乐平里曾有几个屈原庙。据屈学专家、出生于乐平里香炉坪的谭家斌先生介绍,明朝年间的《归州志》有记载,乐平里最早的屈原庙建在屈原宅的香炉坪。香炉坪的老屈原庙高5米,也是白墙、青瓦、猫拱式山墙,石灰座脊,屋脊正中塑有两层八面廊阁围着一个宝瓶,宝瓶上插宝剑;一个大门,四个小窗,大门是青石门框,厚木板门,四个窗子是镂空古钱状石窗;墙上还有独角兽等水墨画。老屈原庙没有院墙、门楼,却雅致气派。邻庙还有一间土木结构瓦房,是僧人用房。僧人平时看护屈原庙,在屈原的生辰和忌日以及平时纪念时,负责祭祀的相关礼仪。乡民曾多次对老屈原庙加以修缮,所以庙内曾有很多记录乡民“功德”的石碑。清朝有人赋诗描绘了老屈原庙的历史和风光概貌:“屈原古庙几千秋,寺外双泉水自流;观前勒马回头望,看后青狮滚绣球。”谭家斌先生还记得香炉坪不远处一个叫墓岭的地方,有一个形制很小的屈原庙,有香火但是没有人看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