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福地汇“珍宝”

家乡区县: 湖北省郧县

春节将至,郧阳木瓜系列产品、郧阳红薯粉、郧阳白羽乌鸡系列产品等,成了人们备置年货、馈赠亲朋好友的抢手货。郧县茶店镇长坪村大迪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厂厂长鲁荣美高兴地说:“这得益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应呀!元月以来,我收购7万多公斤红薯,加工的1万多公斤粉条被抢购一空。明年,我们力争加工粉条5万公斤。”

近年来,郧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培育并成功申报“郧阳白羽乌鸡”、“郧阳木瓜”、“郧阳红薯粉条”和“郧县米黄玉”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这些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推动和促进郧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科学规划 精心选育

郧阳有“苞谷、红薯、龙须草”三大宝,有郧阳白羽乌鸡、郧阳黑猪、郧阳全虫(十足蝎子)、郧阳木瓜、胭脂米等名优特产,有名贵的绿松石、米黄玉等玉石,有脍炙人口的郧阳三合汤、郧阳酸浆面等中华名小吃。

以往,这些天赠奇珍“养在深闺人未识”,资源优势没能被充分挖掘、发挥、利用。

郧县质监局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县农业、畜牧兽医等部门的配合下,把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作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县情和产业实际出发,积极谋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该局将“郧阳白羽乌鸡”作为郧县第一个向上申报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迅速成立专班对其生产历史、自然环境、品质特征、人文历史和保护范围等进行广泛细致调查论证,挖掘、整理、编写申报材料,组织、协调申报工作。

2007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郧阳白羽乌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郧阳白羽乌鸡”正式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至此,该县实现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零的突破,成为继竹溪县“龙峰茶”后十堰市第二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强化措施 创新模式

为深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郧县质监局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从深度挖掘郧县特色产品、打造特色产品品牌着手,科学规划,认真筛选、培育,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得到高度重视。近两年,郧县先后成立郧阳木瓜、郧阳红薯粉条、郧县米黄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保障;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决定》(郧政发〔2009〕29号)、《郧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奖励办法》(郧县人民政府第7号令)、《郧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奖励办法》(郧政规〔2012〕1号)等,对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重奖;主动承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部门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优化申报工作机制。

郧县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由此迈入快车道,近两年先后成功将郧阳木瓜、郧阳红薯粉条、郧县米黄玉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初步形成郧阳福地汇“珍宝”的局面。

健全体系 加强监管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代表地域特色的名片,不属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而是属于集体所有。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监管工作,从“保质、保优、保名”入手,由县质监局牵头,与产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机构,出台《郧阳白羽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郧阳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等一批管理规定,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监测网络,严格监控专用标志的印刷、使用情况,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名优形象,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穿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华丽嫁衣、受到有效监管后,郧阳白羽乌鸡、郧阳木瓜、郧阳红薯粉条、郧县米黄玉这四种产品价格比实施保护前均增长一倍以上,产业化程度迅速提高。目前,郧县年加工郧阳白羽乌鸡2000万只,年生产销售各类白羽乌鸡产品10000吨,年产值达2亿元;年产木瓜干5000吨、木瓜酒1000吨、木瓜醋300吨;年消耗红薯30万吨,年加工淀粉6000吨、各种粉丝3000吨,年产方便粉丝三合汤3500万桶,年产值达5.96亿元;研发米黄玉旅游产品、工艺雕刻、装饰装潢等产品数百个品种,年产值达15亿元。

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东风,郧县广大优质特产将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往全国各地,成为加快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强有力的引擎

冒有过早(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