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奇灯笼画

家乡区县: 殷都区

      苏奇灯笼画源于安阳县永和乡,是安阳县2006年发现并予以抢救保护的项目,该项目属民间文化遗产领域民间工艺美术系列,已近濒危。安阳县十分重视对苏奇灯笼画的抢救保护,积极为传承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工作,对木板画版、制作工艺等进行保护指导,并组织到各地参加展示。2007年该项目传承人苏海亮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2009年苏奇灯笼画被中国民协收入《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苏奇印花布以民间粗布为印材,以镂刻纸板为主要印刷工具而制作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它产生于农耕时代中国印花布艺术不发达时期,主要印制家庭用的褥子、门帘、床单、枕头等装饰品。其色彩浓艳不俗、花的变形图案和协调对比,其艺术形式透露出浓艳的文化底蕴,它的纹样千姿百态,色彩清新素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苏奇印花布是农耕时代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实物例证,它源自于古老的纺织、印染技艺,在纯手工纺织的粗布上印制花样图案,是民间工匠对古老民间美术、民间印染工艺的综合创造,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印染工匠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它既具有民间美术简明质朴、美观庄重的传统特色,又兼具民间印染工艺独特、玄妙的特点,经代代相传,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美术印染工艺。
      印花布主要用于家庭的褥子、床单、枕头等装饰品,也用于新娘陪嫁物品中的布制品,如包袱皮、门帘之类。因此,民间艺人经过巧妙构思,运用想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祈福内涵,大量使用谐音和借比手法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吉祥、喜庆的含义,比如,百鸟朝凤、麒麟送子、年年有余等图案,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美满、丰收、富裕的心理需求。
      苏奇灯笼画起源于中华古老的民俗活动元宵灯会。元宵灯会是孩童挑灯笼嬉戏的时刻,过去有舅舅在正月十五前给外甥送灯笼的风俗,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就出自这一风俗,因此,画着彩画的灯笼应运而生。在苏加有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张张色彩鲜艳的灯笼画:红脸关公、黑脸张飞、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有描述桃园三结义、三打白骨精等情节的画。当地群众说:“灯笼上的画,有看头、有说头。”据说,过去,这些灯笼画糊成灯笼后,烛光映照出各种人物造型和故事,儿童手提灯笼,大人就指着一个个人物讲述故事,一张张精致的灯笼画,成了儿童启蒙教育的生动教材。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xuyonghong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3617479363/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617479363
我的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55658262.html

舒服妹(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