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将全国所有行政县市比作满天星斗的话,那么黄梅县无疑是其中璀璨闪烁的一颗。 黄梅之星光芒四射,是因为黄梅文化灿烂辉煌使然。黄梅戏曲、黄梅佛教、黄梅挑花、黄梅武术、黄梅楹联、黄梅诗词、黄梅废名田园文学、黄梅周濯街神话故事、黄梅蔡山晋梅、黄梅长江第一龙等十大文化,如一串串晶莹玲珑的珍珠,让你目不暇接。 黄梅因十大文化而获得“戏曲之乡”、“佛教之乡”、“挑花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神话故事之乡”等多个头衔。2006年,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梅县的黄梅戏和黄梅挑花双双名列其中。稍有点行政区划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全国有2000多个县份,平均一个县0.4项都不到,黄梅却独占其二。而列上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就多得不可胜数了。黄梅文化外延广、内涵深,名家感叹黄梅文化颇似华夏文化的缩影。一个县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也就了不得了,而黄梅竟达十个之多,这就是最特别处。 在黄梅十大文化中,黄梅戏曲、佛教禅宗和黄梅挑花工艺,尤其珍贵,被称为三宝。这里就黄梅三宝详说与你听听。 先说第一宝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多么甜润多么婉转的旋律啊。黄梅县因境内多生黄梅树而得县名,黄梅戏因起源于黄梅县而得戏名。黄梅戏当初就像一个黄毛丫头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才出落得亭亭玉立,人见人爱。它萌发于明末,初时还没有大号,乳名就叫采茶戏、黄梅调、黄梅腔等,是境内青年男女上山采茶、砍柴时因情而生的互答对唱。其曲调柔和,婉转清新,因易于传唱,很快便从北部山区传到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上,再后来随着逃水荒的艺人流播到周边数省成百个县市,最终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全国解放后,黄梅县大力推陈出新黄梅戏,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58年,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在武昌向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折子戏《过界岭》,毛泽东看得饶有兴致,肯定剧中人物张二女和於老四有反封建礼教精神,给全剧以高度赞扬,并形象地惋惜说,黄梅戏是被大水淌到安徽去的。黄梅戏已与京、越、豫、评并称华夏五大剧种,旋律在神州城乡到处回荡。一个剧种在全国被广泛传唱,并且长盛不衰,这是黄梅人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 黄梅第二宝乃黄梅佛教。大家知道,“天下名山僧多占”,黄梅佛教之有名,首先得力于黄梅到处是名山,而今禅宗四祖、五祖道场地之双峰山和凤凰山便跻身九州名山之林,前者是燕窝风水地,后者是凤凰风水地,这都是为历朝历代建筑风水大师所肯定的。当年,菩提达摩祖师由印度来中国传教,自为初祖,后传至六祖,而四祖、五祖两个大菩萨便选择黄梅的两座名山作为卓锡之地。佛教在印度清规戒律多如牛毛,不易传播,而东移中国后,高僧大德们对其进行了大量改革,将其衍生成许多支脉流派,其中数达摩祖师亲传下来的禅宗香火最旺。禅宗传至四祖和五祖时再行重大改革,特别是出生于黄梅的五祖弘忍大菩萨更是将其繁锁的律条简化成“见性成佛”,即不问过去,只强调从今日开始行善“立地成佛”即可。他创立东山法门,提倡农禅并举,自食其力,使广大僧人摆脱了仅靠化缘而生的依附与约束,并把一切生产生活之劳作都作禅来修行,这就使禅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响应者众。四祖、五祖在宋代鼎盛时各有庙宇千余间,僧众达两三千人。此后四、五两祖,香火日盛,四海来朝,闻名天下,黄梅也就被称为“小天竺”,至今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佛教禅宗在黄梅有很多传奇传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这些宏篇巨著上都有精彩的记述。禅教在中国的信徒之多,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之深之广,是任何一教无法比拟的。黄梅东山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中国哲学史上、中国思想史上、中国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与繁荣走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不又是黄梅人的贡献么? 还有第三宝就是黄梅挑花。这个挑花就更神奇了,用一块布几支线一根针就能幻化出价值连城的手工艺术品来,黄梅人管它叫一针一线的艺术。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它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民间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千百年来,经过黄梅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精挑细作,工艺日臻完善,至近代更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其构图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田林,乃至神话戏曲故事都凝聚了黄梅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一方小小挑花,可有艺术价值哩。1938年,它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它又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而今的黄梅挑花产品,整体设计更加精巧,图案色泽更加亮丽,外观修饰更加考究,既蕴含古朴神韵,又洋溢时代风采,已成为人们装潢居室、馈赠亲友、增值收藏的高档艺术品了呢。 话说到这里,读者不禁产生出疑问,小小一个县何以打造出这么多的文化瑰宝来着?这也是有根由的,如:独特的地缘和富庶的经济为黄梅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众积极参与和极富首创精神是黄梅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政府支持、社团推动为黄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专家学者的集成润色是作品质量不断提升乡土文化不断延续的关键;文化和经济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是黄梅文化长盛不衰的保障;黄梅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向来是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外来文化人介入、推波助澜,等等等等。关于这,我在我的另一篇论文《黄梅文化现象成因说》里面讲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我相信,有了这些基础,黄梅文化必将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方向发展;黄梅人利用黄梅文化现象打造“文化黄梅品牌”经济,也必将取得骄人的业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