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是:以兴农富民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以大办工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兴旅游为主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以兴农富民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十二五”期间,围绕“一个主题”、依托“两条主线”、 推进“三大转变”、实施 “四大战略”,构建“三大产业体系”,加快赤壁现代农业发展。即紧紧围绕“兴农富民”这一主题,以推动农业企业化、产业化改造“两化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的“三大转变”为中心,全面实施“特色立农、服务壮农、龙头强农、科技兴农”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工农业,构建以优质粮油、林特、养殖业为主的三大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
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增加值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7.4%,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8%,森林覆盖率达到52.5%。努力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经过五年建设,将赤壁建设成为湖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县市。
1、加快发展优质粮油产业
按照“保粮、稳棉、扩油、增果菜”的总体思路和“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原则,继续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强化优质粮油板块建设,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以优质粮油板块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和扶持壮大有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动力,推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全面提升优质粮油产业化水平。
到2015年,粮油产业产值达24亿元。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44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2万亩、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马铃薯面积发展到5万亩。粮食、油料、蔬菜总产量达到28万吨、3.5万吨、42.8万吨,分别增长17.6%、25%和7%,其中水稻产量达到25.3万吨,增长15.5%,优质率达到95%以上。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优质稻、优质油、特色蔬菜三大优势板块建设:
优质稻板块:按优势产业带建设的要求,以优质稻板块基地建设为核心,优化提升皤河流域、沿江滨湖流域、宋家河流域和双黄流域灌区等四大优质水稻板块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水平,建设赤壁优质稻板块基地面积45万亩。重点建设标准良田2.6万亩、田间试验示范基地、万亩优质高效吨粮田、种子质量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和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项目,加强改土改田、坡改梯、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优质油板块: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种植大户示范推广,科技专业化服务,全面推进品种改良升级,形成“有龙头、有基地、有品牌、有市场”的优质油产业格局。重点拓展“五路、四畈、三垸”的赤壁优质油板块基地,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实施油料高产创建工程,推进油菜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特色蔬菜板块:突出发展规模集约型、产品特色型、质量安全型的“三型”蔬菜产业。全市蔬菜基地达到10万亩,设施蔬菜3万亩。着力打造赤壁镇、柳山湖镇长江蔬菜产业带,带动黄盖湖、新店、陆水湖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以赤马港、蒲圻、陆水湖、赵李桥、茶庵岭、中伙铺、官塘驿等市郊和107国道沿线为中心,建设5万亩优质菜薯基地。加快开发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产品,促进蔬菜罐头、速冻保鲜菜、脱水菜、蔬菜汁等产品出口外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