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启蒙教育,以歌起步。这些土家儿童歌谣,是儿童们游戏时吟唱的歌谣,也是大人们为儿童歌唱的小调,吟诵的说辞。土家儿童歌谣是人生的启蒙教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都有儿童歌谣伴随着。
土家儿童歌谣以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上口悦耳的语言,以拟人、联珠等修辞手法,启迪儿童的智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乐趣。使他们在娱乐欢跳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受到教育。
土家孩子幼时,母亲便唱“摇篮歌”和“催眠曲”。这种歌谣曲调节奏平稳,速度缓慢,轻柔甜美,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深情和殷切期望。
《摇篮歌》
风不吹,树不摇,小宝宝,睡觉觉,知了知了你莫叫,妈妈摇宝宝,宝宝睡着了,妈妈眯眯笑。
《催眠曲》
佬佬觉觉来哒嘛,嗡、嗡!
睡觉觉啊,嗡、嗡!
妈妈给你嘛,嗡、嗡!
赶猫猫啊,嗡、嗡!
风没吹哒嘛,嗡、嗡!
树没摇啊,嗡、嗡!
我的狗狗嘛,嗡、嗡!
睡觉觉啊,嗡、嗡!
当孩子长至1-2岁,正是学步的时候,母亲或哥姐就会牵着幼儿的双手面对面地一边唱儿歌,一边学走步,每念一句儿歌走两步,在歌谣的陪伴下,孩子日渐成长。
《亮火虫》
亮火虫,艳艳红,上天去,雷打你,下地来,火烧你,进洞去,蛇咬你,快来快来我保你。
《龙船过》
龙船过,两头坐,猫挑水,桥上过。桥桥桥,二龙桥,二二二,张老二,张张张,鼓把枪,鼓鼓鼓,牛屁股,牛牛牛,梭罗球,梭梭梭,燕子窝,燕燕燕,穿红线,穿穿穿,生块砖,生生生,峨嵋村,峨峨峨,抱鸡婆,抱抱抱,庙门倒,庙庙庙,撒泡尿。
孩子到了五六岁,可以自己找伴了,就有“虫虫飞”、“打掌掌”,有“排排坐”、“捉迷藏”、“杀羊儿”、“跳绳”等游戏歌谣。孩子上学了,又有“大月亮,小月亮”,“抱鸡娃”,“柑子树”等教诲和寄托性的儿歌。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果果甜,买黄连,黄连苦,买豆腐,豆腐辣,买枇杷,枇杷酸,吃鸡蛋,鸡蛋壳,碰牛角,牛角尖,吹上天,天又高,背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鲜,好下饭,饭菜香,好栽秧,秧千蔸,买个狗,狗又花,买个瓜,瓜又甜,好过年。
《我和星星打电话》
星星亮,星星大,星星在天上把眼眨,我和星星通个信,我给星星打电话。
《跳绳歌》
树上的叶子哗啦啦,弟弟在家喊妈妈,
姐姐说,不要怕!豺狗子来了我敢叉。
《我要回家去上学》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姐姐说我是稀客,
“忙么事?歇一歇。”我说“学校开了学”,
我要回家去上学,二回再来看姐姐。
总之,土家童谣是土家族口头文学宛里一丛含露花蕾,它根植于土家山寨,传诵在土家族成人和儿童口头。它有鲜明“土”和“童”的特点。所谓“土”,表现在内容,唱的是土家儿童独特的生活;所谓“童”,是指它艺术形式通俗,句子短,语意明,音韵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唱,把天文地理、生活知识、社会形态、人生旅途寓于趣味,比兴之中,与童稚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特征相吻合。可以说,童谣是一部对土家儿童进行启蒙的“百科全书”。
[稿源:龙山报]
[作者:贾湘平]
[编辑:彭清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