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愿用身体阻挡沙化的脚步”
梭梭成活率在90%以上,沙漠有了新绿。但马俊河发现,当地的农民受雇种梭梭时有热情,但种完后仍在梭梭林里放羊。难道农民不想改变环境?
马俊河记得,上世纪80年代,村子还是郁郁葱葱的绿洲。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的人开始砍树平地种籽瓜。生活好了,但黄沙也吹进了院子。开始懂事的马俊河问长辈:“是不是不砍树就不会有沙尘暴了?”但长辈的回答像刀子一样尖锐:“不砍树你吃什么?哪来的钱供你上学?”
想明白的马俊河认准一个理:想要阻止沙化的脚步,必须动员所有的人参与进来,这就要让大家从保护环境中获益,让乡亲们看到种梭梭的“钱途”。
2006年开始,在当地政府带领下,民勤人在继续治理风沙的同时,以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决心,关闭了所有的机井,缩减了耕地面积,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沙产业。
受此启发,2010年马俊河和几个协会发起人成立“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梭梭林里尝试种植一种珍稀的沙漠中药材—肉苁蓉。
肉苁蓉成长期3年,干品每斤市场价几百元,第一批种下的100亩长势良好。看到了治沙的效益,附近的村民纷纷加入,投工、出钱。肉苁蓉种下去了,村民们自发定期浇水。
乡亲们治沙观念的转变让马俊河劲头更足了。“第一批肉苁蓉就要出土,如果收成好,局面就打开了。”
对于未来,马俊河希望很多:把合作社发展壮大,把沙漠产的好东西卖出去,保住家园……“要是能活到90岁,我就还能多干几十年,我愿用身体阻挡沙化的脚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