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庄前屋后、田间地头,一株株枣树上,密密匝匝的枣儿压弯了枝头,有的已泛出微微红色。
薛百乡是民勤的“红枣之乡”,很多村社在庭院里和庄前屋后、田间地头栽枣树。宋和村支部书记陈柱来告诉记者,该村前些年栽的红枣有个近千亩,现在都见了效益。村里多数人家都能卖个四、五千元,六社的陈开来和十三社的陈瑞来前年红枣卖了将近1万元。
陈柱来说:“种红枣只要栽好、管护好,就能多年受益。大一点的一棵树能收一袋鲜枣,能卖一百多元钱,可惜以前是零散种植,不成气候。还是得建基地,引品种,规模发展将来效益才高。”
他告诉记者,今年宋和村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大伙商量好要规模化发展红枣产业,提高收入和效益。村里把去年建成的红枣基地新扩建了760亩,基地总面积达到了1720亩。目前,全村共有2700多亩红枣,远远超过了人均1亩的目标。
说到基地红枣的管护,县上招聘的农业技术员陈得福说:“基地红枣病虫害少,长势很旺,我们今年主要就是给苗木打顶整枝,掐掉新冒出来的嫩梢儿,留下三个主枝,让枝长壮实一点耐冻。”
在推进红枣产业发展中,薛百乡有很多村子和宋和村的情形相同,近年来通过调结构、建基地,由小打小闹的庭院经济逐步走上规模化栽培、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乡已累计发展红枣16621亩,先后建成了河东红枣标准化栽培示范园、薛百主体生产模式示范园、张麻千亩红枣示范园以及民武、民昌公路沿线22公里红枣示范长廊。 9月中旬,鲜枣就要开始陆续上市。乡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薛百乡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 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串点、连线、成片为目标,着力打造红枣示范长廊,同时积极搭建信息平台,联系销售渠道,搞好红枣的销售服务,努力让红枣产业给群众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不断提振群众推进主体生产模式的信心和决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