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和原来的老院长王智的促膝长谈,与苏常青副院长的交流,以及去病房和病人面对面的交谈,耳闻目睹了宕昌县中医院的发展是何等的蒸蒸日上!在医院大门右侧的墙上专家介绍栏中看到,韩常青院长是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陇南卫校医士班,2007年毕业于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领导专业在职研究生。他曾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病理一年,擅长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急重病的诊治,尤其在病理诊断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作为一名大夫,能够在医院站住脚,必须得有过硬的医术,韩常青又同时是医院的负责人,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行医,更要考虑全盘,考虑医院的方方面面。
我市气候独特,发展中药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宕昌县更是药材发展的最佳适生地,境内所产的党参、当归、大黄、红芪,更是名扬海内外,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目前,宕昌县种植生产的中药材达69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面积接近40万亩,年产值达到了5亿元左右,人均药材收入161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58%以上,中药材已成为宕昌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宕昌县中医院作为一个中医龙头单位的县级中医院,更是肩负着传承祖国医学、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的历史重担,承担着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据副院长苏常青介绍,宕昌县的中医文化根底十分深厚,当地群众不仅有悠久的种植中药材历史,而且有着使用地产药材治疗常见疾病的习惯,因此,宕昌县中医院的发展将是把全县中药材产业推向一个发展高度的展示窗口。
1.夯实医院根基推进科技兴院战略
韩常青到任之初的宕昌县中医院,只有一幢三层门诊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医疗科室少、病房少、病床少,诊疗设施简单。为了尽快改善宕昌县中医院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韩常青带领一班人,南下武都,北上兰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先后拨付40万元资金,支持宕昌县中医院改革发展。
2008年“5·12”地震使宕昌县中医院几座大楼成为危房。韩常青积极申报争取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新建综合楼一幢5000平方米;2010年韩常青又带头积极争取项目,新建后勤楼一幢2000平方米,并将旧门诊楼全面进行了维修。这些新建项目的竣工使用,使宕昌县中医院总建筑面积增加到了8730平方米,全院从原来的两个病区增加至6个病区,10个职能科室,15个临床医技科室,实际开放病床300多张,彻底改善了医院就医环境,为医院更好地开展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设备更新上,韩常青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采取“银行贷一点、单位自筹一点”的办法,先后购置了多层螺旋CT机、彩超、0.4T磁共振、德国狼牌腹腔镜、500mAX光机、CR断层摄影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红蛋白仪、酶免仪、电子胃镜、颈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尿道膀胱镜、多功能牵引床、C型臂、手术塔吊、新款无影灯、全自动麻醉机、除颤仪、综合手术床、眼科手术显微镜、熏蒸治疗仪、煎药机等医疗设备230多台(件),其中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58台,填补了医院高精尖诊疗设施的空白。这些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投入,改善了医院的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科技含量,拓宽了医院的业务范围。
现在的宕昌县中医院已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2003年8月宕昌县中医院被甘肃中医学院确定为教学医院,为甘肃中医学院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并于2013年7月被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狠抓医院管理提升治疗质量
在强化医院管理,健全工作机制方面,韩常青坚持以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为基础,修订了《医院管理制度》19章168条,制定和完善了《医院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标准》、《医院首诊负责制》和《各科室人员管理办法》等20多项规章制度,落实了医疗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和合作医疗等方面的考核,突出了处方管理、用血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等几方面的重点,他们狠抓病历质量、三级医师查房和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医院各项工作朝着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操作规程化、服务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药品管理方面,韩常青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购进和管理药品,大力支持药监部门工作,严把药品购进验收关,降低医疗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让利给病员群众,服务低收入人群,吸引众多的农村患者前来就医,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患者家属白虎明说:“宕昌县中医院的药品零售价跟医药公司、药店、诊所的零售价持平甚至更低,所有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在门诊大厅公示,接受我们的监督,使我们明白放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