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 旧时蚕农于农历三月十六日祭蚕花娘娘(蚕神)。蚕下种时接“蚕花”,女主人将蚕花娘娘(蚕花纸和木刻水印的蚕花娘娘像)恭敬收藏。蚕称“蚕宝宝”,忌叫虫,蚕爬要称“行”。收蚕后要谢“蚕花”,并用米粉做成“蚕果”(蚕汤团),意为明年蚕茧照样丰收。“蚕眠”时有多种禁忌:忌在近处舂捣,忌敲击门窗,忌在蚕室内哭泣,忌陌生人及产妇进蚕室。解放后,科学养蚕方法逐渐为蚕农接受,迷信习俗已极少见。
养猪 旧时过年要祭“猪栏菩萨”,祈求六畜兴旺。买主买好小猪,卖主要送一把猪窝稻草,以示小猪会象在娘家一样快长快大。买回的小猪两家不能合挑,若只有一只小猪要用泥土做沉头,忌用石头,认为“泥土会化猪会大”。买小猪到家后,要祭灶神,用水筒吹,以示“日长夜大”。卖猪或杀猪时,主妇要“哟噜”“哟噜”唤几声,以示“猪去魂在”。
养牛 耕牛是农家宝。一般不准活宰,认为“牛耕田出力,食肉罪过”。逢社日小牛穿牛鼻。母牛生小牛后要立即耕几犁,称“破压”,意思是把生小牛拆散的骨头紧一紧,防以后耕田懒惰。农忙季节要给牛喂粥、灌米酒,增强体力。天冷时喂棉籽饼防寒。除夕吃汤团时,也要给牛吃几只,以示慰劳。买牛忌买“穿档牛”(水肚上有毛旋)和“漏底牛”(肚底下脐有毛旋),认为此种牛买回来,家人要遭水淹。
养鸡 旧时农家用母鸡孵小鸡,赖孵母鸡催醒采用绑脚、缚翅、鸡尾上缚红布、浸水、蒙眼让其站在晒衣杆上等土法。出小鸡后的蛋壳用线穿起挂于粪坑边,认为“坑三姑娘”是住在蛋壳里的,会保佑小鸡平安长大。
养猫、狗 不准宰杀活猫。死猫不准吃,认为猫肉是酸的,又认为猫捉鼠,鼠吃蛇,吃了猫肉后被蛇咬伤无法医治。猫死不能埋葬,要置于破篮挂在树上,任其腐烂或鸟食。民间流传“猫来苦,狗来富”的俗语,认为家中有狗自来主兴旺,有猫自来不吉利。死狗任意抛入江河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