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做客,豪横人间

家乡区县: 浙江省南湖区

 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曾作诗《存没口号十二首》,其中一首为《蒲作英华》:
蒲老竹叶大于掌,画壁古寺苍崖边。墨汁翻衣冷犹善,天涯做客才可怜。朔风鲁酒助野哭,拔剑斫地歌当筵。柴门日午扣不响,鸡犬一屋同高眠。(《缶庐诗》卷三)
蒲华年长吴昌硕十二岁,二人关系在师友之间。吴昌硕对蒲华有相当的了解,他的这首诗就是对蒲华其人、其画和其生活的诗意概括。
蒲华是海上画派的佼佼者之一,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清末海派四杰”,诗、书、画三绝。一生贫困潦倒,四处漂泊,以卖画为生,性格放荡不羁,豪壮落拓。
生逢乱世,慷慨悲歌
清道光十二年(1832),蒲华生于嘉兴学子弄(今育子弄),家境贫寒。自幼天资聪颖,得外祖父姚盘石器重。道光二十二年(1842),蒲华十一岁,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到乍浦,英军袭击乍浦唐家湾山寨。蒲华曾作诗追忆此事:
此地曾兵劫,归樵拾断戈。野花开废垒,寒日浴沧波。风势雕盘起,沙痕虎渡过。荒凉天险在,凭吊发悲歌。
有人推测此诗乃蒲华青少年时期所作,从中可见蒲华的才情和心情。他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攻战嘉兴,看着国事日颓,战火不断,他忧时伤世,将满腔的忧患之情诉诸笔墨。蒲华后将其诗稿自编为《芙蓉庵燹余草》。星湖逸史读后,感叹“几经兵燹叹何之,豪横人间笔一枝”。
我本悲秋客,伤时泪转多。清樽聊复对,古剑不须磨。裙屐延新爽,风云动浩歌。酒阑酣拇战,霞绮照霜柯。
银灯绿酒唱娇红,剩水残山感慨中。三月玉龙愁作舞,瑶天飞雪撼东风。
虽然清朝的天下只存剩水残山,但日子还得继续过。蒲华自幼读书,也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咸丰三年(1853),蒲华二十二岁,中秀才,同年与缪氏晓花成亲。晓花亦善丹青,且能诗。夫妻性情相投,感情甚笃。蒲华喜游历,爱交友,时常不在家,晓花绘桃花并题诗以讽喻丈夫,其诗曰:
本来我是画家儿,煆粉调脂擅一时;不绣鸳鸯常弄笔,桃花无语笑人痴。怕牵画孽举毫难,绝世丰姿动艳观。镜影只应鸾自惜,东风拂面昼生寒。
蒲华见而和之:
新愁莫罄托莺儿,桃叶桃根晓渡时。恍见隔江春色好,几多绮语了情痴。画欲超群亦甚难,生绡香艳醉中观。青衫红雨春人梦,深感年年旅食寒。
其夫妻间的情趣可见一斑。蒲华视妻子为知己,晓花亦欣赏且怜惜丈夫的才华。日子虽然贫困,却很温馨。可惜好景不长,同治二年(1863),晓花病故,遗下一女。蒲华悲痛万分,他叩问苍天,与妻子的缘分为什么这么短;他借酒浇愁,半醉半醒间,有风吹动,他渴望是妻子的魂魄归来。
在蒲华八十多年穷困潦倒的人生中,与妻子相伴的十年是其一生中最温暖和开心的岁月。妻子去世后,他没有再续娶,至死孑然一身。

 

一刻不停歇(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