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约起源于唐宋年间,饰演判官的演员身着红色长袍,红黑涂面,凸胸驼背,貌丑惊人,凶神恶煞,表情严肃,引众鬼上场、绕场。而五个小鬼则个个张牙舞爪,轻松诙谐,引得在场观众捧腹大笑。一正一邪,一明一暗,其间蕴涵着无以言说的人生哲理。
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傩舞“驱鬼”的行为,后经多个朝代在宫廷中流传演变,直到宋代流传到民间为“舞判”,如今的“五鬼闹判”则主要突出表现了一个“闹”字。在表演现场,演员们虽然穿着厚重的古代服装,但表演却没有因为高温而有丝毫懈怠。饰演判官钟馗的演员用凶神恶煞的表情把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引众鬼上场、绕场、做四门斗定位。其中众鬼中最小的叫流俐鬼,随意穿插做滑稽动作,引得在场观众捧腹大笑。判官通过引鬼、定鬼、捉鬼、制鬼等动作,最后用铁器震鬼捉妖、驱鬼辟邪,整个表演表现出的主题是邪不压正。同时,“五鬼闹判”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也触动着在场观众的每一根神经,博得了阵阵掌声。
突胸驼背,外貌丑陋的钟馗,本是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人物,俗称“判官”,是民间百姓崇拜的能够捉祟降鬼的人物。
相传,唐朝时,唐太宗一日得病了,卧床不起,睡梦中梦见一个貌丑凶煞的大鬼被五个小鬼缠绕,大鬼捉住了一个小鬼便吃掉了。唐太宗便上前问大鬼姓名、家世,大鬼自称名钟馗,只因生前应试武举人时因鬼做祟未被选中,死后立誓灭掉天下妖魔鬼怪。为表达自己降妖捉鬼的信念,特意托梦给唐太宗。
唐太宗惊诧醒来后,病情竟然好转,很为梦中钟馗的行为感动,便命人招来当时的著名画家吴道子,根据太宗梦中的见闻绘制出钟馗的图像,悬挂于宫门上,以示驱鬼辟邪。
过去皇家行为,一般是会被人模仿的,以后这种做法便传到民间。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将钟馗图像当门神贴在门上,以防恶鬼入宅。人们也据此导演出“五鬼闹判官”的游艺活动,以表达人们崇尚正气,反对邪恶的信念。
内黄县民间还就流传《祭门神》的歌谣:
门神爷,在两边,手拿大棍站门前。
小鬼小判往家来,手掂大棍往外撵。
“ 五鬼闹判”这种形式的起源都已无从考证,大约有几百年的历史吧。当时生产力低卜,严重自然灾害给人们财产上和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害,人们不得不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来控制这一切。他们以为通过判官钟馗来捉拿处置恶类就可安享太平,于是就产生了驱鬼避邪活动,并一代代传承下来。,其演员凝聚力之强大,仪式保存之完备,演出场面之宏大,观众情绪之激昂,令人叹奇,发人深思!它反映了了村民祈盼丰年、渴望太平的共同愿望和迫切心情,也打破了“北方无傩”的论断,对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戏剧发生学等学科都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理应得到珍视、保存和深入的研究!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xuyonghong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3617479363/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617479363
我的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5565826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