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据遗物考证唐宋时期即已存在。潮州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玲珑剔透、金碧生辉、富丽堂皇,因而深受广大东南亚地区的华裔所喜爱,其精美的艺术魅力名扬世界。
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州木雕向以精雕细刻著称,在其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拟好图稿,即做好设计,然后根据雕刻对象的实际需要选好木材,其工艺流程大体要经过凿粗坯、细雕刻、髹漆贴金三道工序,有些木雕还要绘上金漆画,髹漆贴金和金漆画工艺是其突出特点,金漆画写意、工精细,由较高水平的工匠制作。潮州木雕艺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处理手法,其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锯通雕、通雕、圆雕五种工艺形式。
工艺形式的选择由雕刻对象的题材、用途、部位等具体要求而定,有时是单独,有时是交叉,有时是综合灵活的使用,其中通雕,特别是吸取了圆雕、浮雕、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法长处的多层次镂通更是潮州木雕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潮州木雕讲究因材施艺,对内容庞杂丰富的作品,构图上多采用“之”字形排径,径路清晰,层次分明,使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内容。如对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处理众多的人物、景物时,通过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动与静、远与近合理有序的安排,使人物或出没于山峦曲径,或穿插在亭台楼阁,或行走在舟桥木石,或活跃在厅堂庭院之间,统一协调,饱满繁复,气氛热闹,但互相掩映,不露痕迹。对处于动态的物象的细微之处也绝不含糊和马虎,人物的发丝、须眉、衣纹和面部表情,士兵手持的刀枪剑戟、身上的冠袍盔甲,战马的缰绳,禽、兽的飞、走形态,鱼虾蟹的游弋攀爬姿势等都被细腻地刻划了出来。对花鸟虫鱼、图案花纹等细部刻划则达到勾勒工细、毫发毕现、形态毕肖的艺术效果。
在完成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各种工艺形式都是那样的精细,作品又是那样的精巧,髹漆贴金作品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贴金木雕再配以金漆画、金漆字,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上更显华贵庄重,从而形成了细腻、精致、纤巧、瑰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可谓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
潮州木雕多以坚韧度适中的樟木为材质,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浮雕、沉雕、圆雕、镂雕、通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珑,层次丰富。在一件雕刻上,潮州木雕常以“之”字形布局构图,利用山水亭阁将曲折、连续的故事巧妙地分割为不同画面,做到人物繁而不乱,情节生动有序。因考虑观者的视线,置于橼梁高端的木雕装饰往往将人物某些部位适当夸张,如眼部加深、鼻子加高、口部突出等,抬头一看,恰到好处。在构图处理上,潮州木雕不是模仿中国画,就是仿照戏曲舞台,其特点是在一个木雕面上将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同时表达出来,其叙述方式有所谓的“径路”(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处理人物活动的脉络)。潮州木雕的装饰设计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门,门被分出顶横肚、枋栏、门窗、企肚、中横肚、大肚和下横肚等装饰部位,各部位装饰所用题材、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除建筑装饰雕刻外,潮州木雕尚可制作神亭、神轿、进盒、宣炉罩、烛台、果碟等神器装饰。其雕刻形式大体分沉雕、浮雕、通雕和圆雕几种。
潮州木雕广泛运用装饰於建筑、家具及祭祀器之上,贴金效果光彩夺目,蕴含著浓郁的岭南风情,刻饰题材丰富,以繁而不乱,精而不腻独具一格的雕刻手法,常将复杂的故事情节,透过前后左右,上下重叠,在有限的空间里,排列出山峦曲径、亭台楼阁远近的合理布局,人物比例刻划写实,面部表情生动,气氛热闹,艺术表现形式上显得华丽庄重,玲珑瑰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