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神武帝高欢(496-547),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北;也作绥远固阳),成为鲜卑化的汉人,为东魏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领渤海王,掌军政大权。他以晋阳为基地,东征西讨。《北齐书》:“并州平。神武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神武自发晋阳,至此凡四十启”,“神武留洛阳部分,事毕还晋阳”,“十月壬辰,神武西讨,自蒲津济,众二十万。崩于晋阳”。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其为太祖献武帝(后被改尊为高祖神武帝)。
其祖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举家徙于怀朔,此后三代遂世居于此。怀朔是鲜卑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高欢就生长在这里,史称他“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遵同鲜卑”。而高欢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名字,还娶了一个鲜卑富户出身的娄昭君为妻。
讲起高欢,必须先讲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而筑的六个军镇。有沃野(
今内蒙古五原县)、怀朔(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与河北省尚义县交界处土城子)、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民族的入侵,专门派鲜卑族兵马长年驻守于此。六镇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内地犯罪官民或被发配到这里来的。魏朝早期对边将待遇不错。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快速汉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镇兵民不仅被边缘化,还受到朝贵的鄙视和轻蔑。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无粮可食,请示镇将开仓放粮,吃饱肚子好打仗。镇将不准许。兵民忍不无忍,聚众杀镇将起义,六镇大乱。524年, 沃野镇破六韩拨陵(匈奴族)起义,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大惊,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破六韩拨陵,把二十多万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带。河北本来连年水旱灾害不断,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断,接连有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的起义,且相互兼并攻杀,乱成一团。高欢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奔尔朱荣。他向尔朱荣提出讨伐胡太后亲信郑俨、徐纥,以“清君侧”为名,从而成就霸业的方针,因此受到尔朱荣的赏识,并被提拔为尔朱荣的都督(卫队长)。
征战一生的大英雄又累又气又病,薨逝于晋阳家中,时年五十二。弥留之际,回顾一生,出身孤弱,恰逢乱世,东征西杀,一生陷阵,不知老英雄是悲,是喜,是忧。无论如何,从六镇一个小小戍卒到魏朝实际的国主,想必没有辜负平生!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丑陋男子一鸣惊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齐国,史称北齐。传至后主高纬,竟为宇文泰子孙所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