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山——马鞍山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海州区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园大门和纪念广场,占地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可一次容纳1万多游人,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一些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等,就是在这片广场上进行的。
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
第二坡段,座西朝东,1973年11月建成,建筑面积795平方米,2001年续建450平方米。门额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馆内藏文物65件、书画150件,重要文物复制品52件,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合影,罗荣桓、徐向前、宋任穷、肖华、谷牧、陈士榘、刘西元与符竹庭的合影,彭雄、田守尧、朱爱周等烈士的遗像,杨得志、唐亮、王六生、刘西元、周贯五、梁兴初、李执中、刘白涛、华诚一等领导人所题诗、词、挽联。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第三坡段,建有小沙东海战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联碑。中碑是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其两侧,分别有陈毅元帅(东首)和陈士榘上将(西首)的亲笔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背面是当年滨海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里面安葬着彭雄、田守尧等16名新四军团以上干部的遗体,
1943年3月,我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其中包括田守尧将军的夫人陈洛莲、张池明将军的夫人张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牺牲后,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士们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
国际双碑

第四坡段,分别建有两块造型独特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汉斯.希伯同志纪念碑立于1944年,背面有罗荣桓、肖华、黎玉联名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
国际双碑
国际双碑
血染沂蒙。”他是德国人,出生于波兰,是一位新闻记者,一生曾两度来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热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携夫人秋迪女士再次来到中国,以笔作为武器,无情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国际上的妥协政策,他曾先后去华中新四军驻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唤起了国际上热爱和平人士的极大同情和赞扬。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随队采访途经山东大青山时遭遇敌人扫荡,壮烈牺牲,年仅44岁。他被誉为身穿八路军军装同法西斯战斗而牺牲的第一个欧洲人。
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原是侵华日军,1939年应征来华,被俘后经我方说服教育,逐渐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盗面目,反戈一击,加入了日人反战同盟,担任日人反战同盟鲁中支部支部长,后来到滨海区工作,1944年夏天受伤被捕,被日本宪兵司令部秘密杀害于青岛。
符竹庭将军墓

符竹庭将军墓
符竹庭将军墓
第五坡段,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高5.2米。墓正面镶嵌着符竹庭同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志的彩色铜像,两侧有罗荣桓、黎玉、肖华,原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高赞非等人的题词以及滨海区党委撰写的《竹庭悼文》。
抗战烈士纪念塔

雨中淋乱的菇凉(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