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

  秀丽的长阳大多数是土家儿女,每每端午节家家户户粽叶飘香,屋里屋外已经忙活得不亦乐乎了,远方的亲友们早已开始想念家里热腾腾的粽子,屋外清香腹郁的茱萸,俗称艾蒿。

  艾蒿,又称香蒿,是一种草本植物。艾蒿与土家族过端午节密切相关,土家族过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习俗。土家族过端午节分为“头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中端午”(即农历五月十五)、“末端午”(即农历五月二十五),过端午节时一般只接已出嫁的姑娘、女婿和至亲好友来家做客,主人家用准备好的粽子、艾蒿蛋(即把艾蒿叶、大蒜与鸡蛋一起煮熟)等丰盛的饭菜款待客人,客人一般都一早到主人家,先聊聊家常,打打扑克等,轻松愉快,其乐融融。在过去,端午节这天还要喝雄黄酒,据说可驱邪、避灾、防蛇咬。

  土家族过端午节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在野外采来艾蒿插在门上和窗台上,据说可以辟邪和驱蚊虫,因此,土家族就有“门口不插蒿,死后变乌梢(一种蛇)”的说法,端午节后再将已干枯的艾蒿储藏备用。艾蒿除了辟邪、驱蚊虫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凡土家族有小孩降生的家中必备艾蒿,当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就要给小孩“洗三”,方法就是用艾蒿、大蒜秆、三角枫和鸡蛋混合一起熬水给小孩洗澡,洗完澡擦干后,将鸡蛋剥壳在小孩的脸上及全身反复滚动,据说此法可吸取小孩体内毒素,多次使用可使小孩不生疮。土家族郎中也常用艾蒿入药,用艾蒿与硫磺粉点燃,蒸可治疗疥疮,另外,还有用麝香加入艾蒿配上其他几种中药做成“麝捻子”,用于针灸,可治一些疑难杂症。《本草纲目》中对艾蒿有详细记载,传统医学也有“艾灸”一法。

  艾蒿在土家族生活习俗中用途广泛,端午节门上插蒿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用蒿起源于何时、何人已无从考证,几百年来,它却是土家族端午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归到故乡,遍插着茱萸,不再缺席!

木兮(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