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桅杆未解之谜

家乡区县: 温江区

    陈家桅杆记载陈氏家族上百年的变迁史,也浓缩了川西坝子的百年沧桑。据史料记载,陈宗典原籍重庆璧山,是什么原因使他违背叶落归根的惯例而从京城直接来到了温江定居?是哪一个能工巧匠将川西民情与居住文化相结合,设计出这样精美的院落?陈家桅杆所用巨大木材是从哪里运来的?陈家桅杆前照壁上,残缺的一组8个雕刻精细的人物源于何处?一说是八仙过海,但当地文史研究人员否认了这种说法,由于雕像已经残缺,他们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

    据说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陈家桅杆附近曾经数次挖掘出深埋地下的银锭,上面都镌刻有:"此银只能用于修建房屋"的字样,为什么留下这样的字样?是谁埋藏的银锭?看来陈家桅杆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秘中之秘。

    选址建宅之谜,主人之所以选择远离通衢闹市,甚至难为人寻及处,除了他本系此地土生土长、叶落归根外,隐居与消遁,应是他当时择址建宅的真实情况。编写于2000年的《温江年鉴》这样介绍:"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所营建。"别无更多消息。考究这段话,颇见意趣,翰林系在京文官,武举则为武科举人,一对父子,一文一武,我们敢情要问,他们真是一对父子吗?抑或是化了名的一对主子与健仆,他们为什么要远遁出北京,到川西最萧条的乡间荒野筑屋而居?从此于此休养生息,世代不迁移。

    谜永远猜不透,猜下去也只能是哑谜。金庸的小说凭野史传闻写乾隆皇帝乃汉姓陈氏所诞。但陈家桅杆去乾隆帝远矣,奠基之时,西太后还不是太后,还叫兰贵人,二十挂零,如花似玉。从陈家桅杆庄园将青城山全景完整浓缩打造于后庭花园,可以看得出来,主人选址有"为爱青城地"(杜甫诗)的重要缘故。但既如此,为什么不迳选青城山居住,像今天的人购买青城别墅那样,直接投身青山怀抱,他却抛却便宜,相去青城山不下十公里,只可远眺,不可近玩,他又是什么样的心思呢?

小稞栗(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