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简称“梅拳”,因过去练功枝击在桩上练习,所以又叫“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后来由于时代变革,栽桩百根以上,造价高,又费事,改为以砖代桩,再后来干脆在地上演练,故又叫“落地干枝梅花拳“。因其师徒关系密切,重于尊师爱徒。师徒如父子,故有“父子拳”之称。有的地方叫“花拳”。“梅花拳”是我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内容丰富,形势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的实际效用。不论技击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对防身健体是随心应手,特别是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五世祖师杨炳,河南内黄县丁庄人,康熙壬辰科(1712年)武探花。在朝竟技获胜,任康熙御前侍卫,他将梅花拳在北京大大推广,人称“老杨拳”。这些在历史博物馆明清档案“军机处录副奏折”中均有记载。辞朝还乡的杨炳虽正处在静养之时,犹斤斤以武艺为念於乾隆七年 写下了武学经典《习武序》。《习武序》将佛儒道思想、周易法则熔汇於拳理功法;高扬“武可以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之哲理;推崇“自古圣帝明王莫不隆文重武,公卿大夫率皆出将入相”之榜样;鞭挞了“庸儒俗子互相讥笑,文而弗武、武而弗文”之不良风气;首次提出“时而穷也可以保身保家,时而达也可以卫君卫国,治四海如磐石之安,登万民於仁寿之域”的尚武价值观。杨炳将习武与治世相结合的思想在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之意义而熠熠生辉。杨炳还制定了“习武规矩十二条”和“五戒”、“五要”之拳规戒律,用东方文化对习武的道德行为做出明确规范。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xuyonghong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3617479363/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617479363
我的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5565826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