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是我弟弟曾经上过的一所学校,学校里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在襄城县算是成立时间比较久的一所学校了。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基督教传至河南安阳,同年夏加拿大基督教牧师古约翰、季理斐在安阳北关铸钟街购地,先后建立教堂、贤英中学、医院、宿舍10余幢,俗称“东洋房”,其中贤英中学即为斌英中学的前身,是基督教会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加拿大传教士进入豫北传教伊始就借鉴了早先来中国的天主教会及其他基督新教派别的传教经验,注重以教育和医疗辅助传教,正如一位传教士形容的那样:在中国的传教生活就像是一个三条腿的板凳。教会是一条腿,教育和医疗是另外两条腿。但不管是教会,还是医疗甚至是教育,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教和扩大教会的影响。所以,最初的贤英中学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传教和扩大教会的影响为主要任务。一直到1947年,历时十年,由于学校纪律严格,教学质量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中间有将军、教授、作家、企业家等,他们在世界各地,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赢得人们的称颂。
斌英中学的历史人物有明义士和耿谆
明义士(James MellonMenzis),原名孟席斯·詹姆斯·梅隆,明义士是他的中文名字,1915年任“斌英高初两级小学校”校长,1931年任战乱后复校的“安阳斌英中学”校长。
耿谆
字信庵,河南省襄城县人,生于1915年11月6日(农历9月29日)。 在抗日战争中,耿谆曾历任中国抗日军队文书、排长、营部副官、上尉连长等职,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对日军的抵抗作战。在1944年5月,耿谆率部参加惨烈的洛阳保卫战,不幸被敌军俘虏。 1944年8月至次年6月,耿谆和近一千名中国战俘和平民成为日军的强掳劳工,在日本秋田县花冈町为日本企业鹿岛组做苦役,受尽了折磨和屈辱。为捍卫民族尊严,身为劳工大队长的耿谆挺身而出,率领700余名中国劳工于1945年6月30日发动“花冈暴动”震撼了整个日本,在即将胜利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写下了令世人赞颂的中国劳工的英雄凯歌。耿谆现为民革许昌市委员、许昌市政协常委、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耿老先生对斌英教育寄予厚望,出于对斌英的关注与支持,为复名后的斌英中学题写校名。
怎么样,这所学校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吧!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fly201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guide/welcome?c=spr_qdhz_bd_baidusmt_weibo_s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u/3972768660
我的梧桐子家乡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henan/xuchang_xiangche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