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二中

家乡区县: 福建省涵江区


莆田二中

编辑删除转载 2015-05-17 16:33:18

莆田第二中学前身为哲理中学

,始建于1878年,1952年改名为“莆田第二中学

”并沿用至今,1956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一级达标中学”。新校区于2004年2月动工,2005年3月顺利搬迁。学校占地面积233.7亩,按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功能区域设计建设,20多幢建筑布局合理,可容纳5000人。​

办学规模编辑

莆田

二中新校区,均按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配置,占地面积233.7亩,可容纳5000人。 建有教学楼13259平方米(教室90间)、学生宿舍26500平方米(500间)、图书馆3170平方米、办公楼4800平方米、实验楼6635平方米、综合楼7800平方米、交流中心2956平方米、食堂5500平方米、体育馆5600平方米、标准游泳池一个、淋浴房550平方米、篮球场16个、雨盖跑道1120平方米、人工湖景观2000多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配电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

莆田二中校园风景(10张)

均按国家示范性高中要求配置[1]

,总投资约1.6亿,为兴化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位于莆田
荔城区
荔涵大道旁边。 莆田二中

是百年名校。​

发展历程编辑

1948年莆田哲理中学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前身70周年校庆[2]

,当时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仁为该校 题词贺电、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
立法院
副院长陈立夫 、司法院院长
王宠惠
、行政院副院长吴铁城、国防部部长何应钦、 教育部代部长陈云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为莆田哲理中学题词祝贺

莆田二中前身莆田哲理中学举行七十周年

。 学校亦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建校130周年校庆庆典刊 纪念册》--峥嵘历程、开放传统。 莆田二中校内档案

1952年学校由莆田县

人民政府接办,改名莆田第二中学。黄益三任校长。孟津、林文藩先后任党委书记。1949年以后,学校蒸蒸日上,又兴建了科学楼,教学法楼(东风楼,胜利楼)等,扩大了运动场,分上中下三片,师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国后的前十七年(1949-1966),培养

莆田二中初中部——哲理中学

高中毕业生达3000多名,等于建国前70年的总和(1879-1949年),办学成绩突出,社会声誉极佳。

1948年莆田哲理中学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前身70周年校庆,当时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仁为该校 题词贺电、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见图片,--《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建校130周年校庆庆典刊 纪念册》--峥嵘历程、开放传统。 莆田二中校内档案

莆田哲理中学70周年,李宗仁孙科为该校题词

1956年,被评为福建省省重点中学。1950年以前师生每年组织下乡支农,学以致用,既拓展了视野,又得到锻炼

,受到农民的欢迎,得到社会赞誉。“文革”期间,莆田二中遭到浩劫,校址被占。1969年,莆田二中被迫停办。经心系教育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呼告,七十年代初迁址莆田市城厢区西郊杨梅山重建。

1973年,黄金溪奉调来莆田二中主持重建校园工作。在一片杨梅

上上师生同心协力,几经艰苦奋斗,校园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完备,复苏迅速,后来居上。经十几年重兴复业,校园占地六十四亩,校舍建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米,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绿树、红花相应成趣,同旧址相比,新校园地盘更大,风景秀丽,居市区而静谧,是师生教学、生活的乐园。福建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心和支持是这个时期学校迅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005年3月学校搬迁于莆田市西天尾镇

溪白村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33.7亩,可容纳5000人,学生全住宿。建有教学楼13259平方米(教室90间)、学生宿舍26500平方米(500间)、图书馆3170平方米、办公楼4800平方米、实验楼6635平方米、综合楼7800平方米、交流中心2956平方米、食堂5500平方米、体育馆5600平方米、标准游泳池一个、淋浴房550平方米、篮球场16个、雨盖跑道1120平方米、人工湖景观2000多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配电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

莆田二中校园风景(10张)

均按要求配置,总投资约1.6亿。1926年闽中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在莆田二中(初中部哲理中学)建立。哲理“十烈士”载入中共闽中党史史册。投笔从戎的学子众多,军衔中将2个,少将8个,有“哲理十将军”之称。

3师资力量编辑

百年历史积淀,莆田二中形成了“诚信、勤奋、严谨、进取”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明晰的办学理念:“传承百年积淀、着眼民族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合格人才”;办学目标:“办国内一流示范学校,培养‘合格 特长’的学生”。狠抓“三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办学水平不断上新台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莆田二中截至2011年现有教职工239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3名,一级教师75名,福建省省部级骨干教师11名,福建省省学科带头人9名,福建省省学科理事4名,莆田市市骨干学科带头人53人,共有教学班48个,学生2507人。2005年以来,莆田二中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被教育部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共青团中央评为“活跃的中学生课外生活”先进学校、被南京军区、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军民共建

先进单位”、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绿化红旗单位”。学校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学校。2006年以来该校学生获福建省级以上一等奖学科竞赛或创新大赛有13人次,福建省级二等奖有33人次,福建省级三等奖有45人次,莆田市级以上获奖共435人次。截至2010年向清华、北大输送19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4办学特色编辑

体育强校,百年传统

早在1898年,莆田二中前身哲理中学

蒲鲁士等美籍校长将西方体育引进来,从那时起,哲理中学就把体育列为正课,开设了篮排球、田径、体操等项目。1908年,校长曾学理还兼任体育教师,亲自教授田径知识与技术等,决定每学期举行一次校运会,规定每位学生选报两个项目参赛。在当时,这些体育项目活泼新颖,成为师生课余最喜爱的活动,体育很快在校内形成群体活动,从中涌现一批体育尖子,到二、三十年代,哲理中学在莆田最早涌现体育新星。1921年夏,程天泗等四位学生被县里选派参加全省联合运动会分别夺得跳高第一、二名,1925年吴德懋代表中国参加第七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五项全能冠军,为祖国争得唯一一块金牌。由于几任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哲理中学从三十年代起几经发展,在全县乃至全省,已成为一所体育强校,在体育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旋风”排球队成为声震全省的一支劲旅。1934年省运动会,哲理学生林启仁荣获十项全能冠军和标枪第一名,唐元柳获标枪第三名。 40年代,威震京沪的莆田田径访问团以哲理中学为主力,历时56天,连战皆捷,轰动全国体坛,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破天荒的壮举。1946年夏,美军一支篮球队途经莆田,一到就下“挑战书”,该校“旋风”队昂然迎战,二战皆捷,打得美军目瞪口呆,当时莆田城可谓万人空巷,大快人心。哲理中学为莆田体育发展首开先河,堪称“田径之乡”的发祥地。

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莆田二中更加重视体育工作,田径活动开展更为普遍,名将高手也层出不穷:跳高三星王国忠

、黄寿锵和陈文藻先后打破旧中国纪录;陈钟元又获第一届全运会跳高冠军;60年代李玉凤的自行车竞技多次打破全国纪录,荣获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两项冠军;李元璋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田径健将,是国家队跳远名手,多次访问欧、亚、非三洲,为国争光;邓建才也被选进国家田径集训队……。所有这些,使莆田二中成为名闻遐迩的体育强校,1973年学校迁入新址后,体育又有新发展,出现“领导重视、教师关心,社会支持、学生自觉”的生动局面,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3%,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被国家体委、教委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学校奖”,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85-87年“全国雏鹰起飞奖”,96年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等。同时,体育尖子辈出,1984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篮球分区赛获男子组第五名和精神文明奖;1986年获全国“田径之乡”实践田径分区赛第一名(总评第二名),1987年蝉联冠军;男篮在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中获精神文明奖;1997年全国少年篮球赛获第四名。十几年来,学校派出学生参加全国赛,54人获前八名,112人成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其中运动健将级运动员各3名,为高等院校输送271多名合格体育新生,被省教委、省体委定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学校。 1991年9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来莆田二中视察时,欣然亲笔题词:“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辉煌的历史与注重师生素质提高的肯定,也是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指明了方向。 自1988年起至今,莆田二中学生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近三年来超过94%,这是推行“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育人目标、提高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同时学校还始终把体育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培育学生心理素质上下功夫,如庄严升国旗制度;奥运健儿事迹报告会;重大活动中大型的体育比赛;培养“团结、竞取”精神的600位师生参加的艺术周拔河、乒乓球、负重跑、篮球、排球赛,“五一”、“五四”以“亚运”、“奥运”为主题的歌咏比赛;火炬环城越野跑、石室岩与东圳水库春游计千人次,“六一”节800多人参加的游园活动中绕圈、打篮球、打乒乓球、跳木马赛;暑假学生干部夏令营中爬山、游泳赛,一年一度1千多位高一新生为期一周的军训;培训400多位女生组成的艺术团体操为莆田县首届艺术节献演;徒步行军考察江口侨乡;与贫困乡的平海东湖中学“手拉手”活动;“爱我二中、美该校园”的签名活动和建设校园的劳动锻炼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着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从体育角度不断开掘美育的广度与深度,锤炼与培育他们成为具有壮美体魄。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2005年又获得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榴莲泡芙(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