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民俗玩攉

家乡区县: 永年县

永年民俗玩攉
玩攉”起源于唐朝末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丙戌年玩一次,60年一轮,为国内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玩攉”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民俗活动,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情节也有一定的故事性,但无音乐伴奏,也没有唱腔。其过程主要由以下四个小节目组成。

1 。仙鹤童子“坐攉” 村民在一根15米长的木杆顶端,扎上一个巨大的白纸鹤。一名十多岁的男孩化装成仙童,骑在白鹤身上。为安全起见,孩子的双腿除与木杆牢牢固定外,上身还系有保险带。

表演时,十几名壮汉推着攉车在人群中走动,同时利用杠杆原理或上下翘动长杆或快速旋转长杆。“仙童”在天空中不停向下撒着花瓣,祝福乡亲们幸福安康,得到“祝福”的人们则欢呼不已。

2. 夜壶装无赖 夜壶为北方男子夜间小便的旧式容器。“玩攉”的第二场戏就是把那些好吃懒做、地痞无赖、贩卖假货、坑蒙拐骗之徒装入纸扎的夜壶中,由众人抬起扔到荒郊野外,遭受百姓唾弃。

表演时,由八个大汉抬着一个纸糊的黑色大夜壶,一名村民装扮成奸商模样缩在壶内,不时向外探出头,而且不断坦白自己的罪行。如:“我卖了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膜,我坑农害农,我该死,我活该……”观众则会发出阵阵哄笑。

3. 窑二姐出嫁 在“玩攉”演出中,最精彩,也最有乡土味的一出戏是残疾青年娶媳妇。

相传,一次大的瘟疫发生后,席庄村及附近村庄青壮年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些瘸子、傻子、聋子、瞎子、麻子等俗称“十不全”的残疾人。一位聪明漂亮的村姑自幼父母双亡,为躲避财主儿子的欺负,孤身一人住在席庄村边的一个废弃砖窑中。其间,村里一名腿有残疾的男青年偶然中发现了村姑,便经常给她送食物。村姑被男青年的品德所感动,遂与其定下婚事。

演出中,所有迎亲人员披红挂绿,上轿、向脸上抹黑、拜天地、入洞房、吃喜糖等婚俗一应俱全。另外,由于“新郎”“新娘”均为男子扮演,两人表演时颇为“开放”,总能引出阵阵笑声。

4. 扁担抬官 相传,一位关心民众疾苦的清官,在一次瘟疫后到席庄村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灾情。村民识破了清官的身份和来意后,便自发组织起来,用扁担抬着他在村里这走走,那转转,盼望清官能为他们带来幸福。

表演时,清官头戴乌纱帽,身穿七品官服,手摇羽毛扇,在孙悟空、铁拐李、棒槌神等8位丑星的护送下,坐在两位大汉抬着的4米长的扁担上。他一会儿摇着扇子哼小曲,一会儿站在扁担上玩特技,各位丑星则不停做着各种逗人的动作。

在当地,仅席庄一个村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民俗。据其回忆,上一次的演出时间为1946年,当时永年城刚刚解放。

梁茜茜(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