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2002年淮安府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淮安府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开国以后,便在苏北设立淮安府,下辖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清浦区以及洪泽县、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大部分)、清河(今淮安市淮阴区)、安东(今涟水)、盐城、桃源(今泗阳)、沐阳、海州(今连云港市)、赣榆、宿迁、睢宁十一州县,治山阳县。洪武元年(1368),知府范中以淮安路屯田打捕总管府为府衙,加以修葺,便在里面办公。
淮安曾长期是郡、州、路、府的治所,其中元代的淮安路管辖范围最大,后期辖海宁州、泗州、安东州和山阳、清河、盐城、桃园、临淮、盱眙、天长、虹、五河、朐山、沭阳、赣榆12县。面积3.5万平方公里。到清代淮安仍是江苏省面积第一大府。
淮安府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当时的知府姚斌在元代沂郯万户府和五通庙的基础上改建成府衙。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设立淮安府,下辖海州、邳州和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沭阳、赣榆、宿迁、睢宁9县,治所设在山阳县。府衙最初设在元朝的淮安路,不久被淮安卫指挥使、淮安侯华云龙抢占。洪武三年(1370),新任淮安知府姚斌选中了上坂街北边的五通庙和元沂、郯万户府,改建为淮安府的新府衙,一直沿用到清末。
府衙内后部有一园,原名“偷乐园”。知府陈文烛《淮上诗》中有《三月三日 偷乐园》,其序云:“园在公衙后,有亭池、菜畦、修禊之辰,命儿子均圭约其师费以方饮焉。因读丽水终年公壁间碑:‘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张公名敦仁,嘉靖二十九年任淮安知府。他作过一篇《偷乐园记》,记中说:“堂之北有署,署之内有亭,亭有池,池之上有桥,亭之左右有桧、有槐”。“偷乐”之名即他所取,并立匾额于其中,其《偷乐园记》亦刻石其间。天启年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驯,改为“余乐园”。
淮安府衙在经过近年的修复后,俨然成为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两座知府衙门之一。它的存在,为研究我国古代的衙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