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南佛山,在湟中县境内,最早称南朔山,道教徒居住此山后,改称西玄山,传说元、明时期山中有道士修炼成仙,即被道教定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之四,命名为“太玄极真洞天”,后改“玄”为“元”称“西元山”,道名“太元极真洞天”。
青海省南佛山,在湟中县境内,最早称南朔山,道教徒居住此山后,改称西玄山,传说元、明时期山中有道士修炼成仙,即被道教定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之四,命名为“太玄极真洞天”,后改“玄”为“元”称“西元山”,道名“太元极真洞天”。明代是西元山道教活动的全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道士众多,香火旺盛。清顺治初,塔尔寺阿嘉活佛朝山进香,认为这里是静修的好地方,即在广阔平衍的山顶上修建了佛殿,又被称为南佛山。远眺该山,如彩绘的屏风,故民国年间称它为朔屏山。南佛山位于县城鲁沙尔镇西面15公里处,自然景色秀丽迷人,山下沿公路边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湟水支流实惠沟水,山峰奇异,高耸入云,五彩缤纷的灌木花卉清香四溢。一条陡峭的羊肠小道直达山巅。半山腰,被称作“滴水崖”的山泉泻玉喷珠,清冽甘甜,穿过山泉飞瀑,即到达道教庙观所在地。庙观依山势修建,原有大小洞府9处,现有5处,分散在山坳处,规模有大有小,中间一排平房为道士、道姑食宿和接待朝山者之所。洞府、客房、宿舍均隐藏在树木花草丛中,清幽宁谧,香烟缭绕,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天然形成的绿阳洞,传说为张道士修炼成仙之所,洞中有小洞名黑虎洞,小洞口原绘有黑虎饲子图,洞前原有一个 600斤重的古铜鼎,洞顶有古柏一株,形似盘龙,皂角树两株,盛夏开花,周围的山杜鹊、映山红等争奇斗艳,花香宜人。山顶称朔屏台,广阔平坦,上有鳌头阁、奎光阁、玄芳嘴、歇凉亭,右峰为求寿台,东边有三清宫、三宫殿、玉皇洞、药石洞和平楼3间,坪台四周有8座天然石峰,酷似人形,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道佛信众称之为“八大金刚”。由于该山自然景观秀丽,空气新鲜,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成为各族人民消夏、游览的胜地,每当春夏之交到夏秋之交,西宁和海东地区各族群众云集这里寻芳揽胜,尽兴消遣。
南佛山地处鲁沙尔镇和塔尔寺西南15公里处,也叫南朔山,是积石山西段一座奇特的山林。此山层峦叠嶂,山势高峻,山顶平坦。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
南佛山是青海省境内的名山和道教圣地,被称为“道藏第四太元极真洞天”,清初由塔尔寺活佛率众僧上山进香,添造佛像,成为佛道合一的胜地,每年四月初八,塔尔寺都派僧人进山诵经,已成惯例。如今,信徒香客不辞辛劳,举香前来拜佛敬道,虔诚之致。山观道士晨钟暮鼓,青灯黄卷,颇也悠然自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