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贻惠,物理学家、教育家。首先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原子构造论课程(即原子物理学)。率先编译出版科学丛书,将科学思想推广于社会。为创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和对该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对1933—1934年的全国度量衡统一工作起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人物经历:少年英才、
求学经历:到日本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日语,后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习数理,5年后毕业。后又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刚入学一年,国内发生了辛亥革命,他毅然休学回国参加革命。一年后又回京都帝国大学,一直到1914年毕业后回国。
投身教育:回国后,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讲授物理学、数学、化学等课程。当时高校的数学、物理教授很缺,他同时还兼任北京大学、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大学、医科大学等校教授,前后共8年。……
人物年表:
1886年 生于安徽省全椒县。
1901—1903年 京师大学堂预备班学习。
1904—1909年 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毕业。
1909—1914年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15—1922年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任教。
1922—1923年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工作。
1923—1924年 赴欧洲游历一年。
1924—1927年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主任、物理系主任、校长。
1927—1928年 任京师大学师范部(北京师范大学改名)学长。
1928—1929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高等教育处处长。
1929—1933年 在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任教,1929—1930年任院长。
1933—1937年 任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
1937—1941年 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
1941—1945年 任西北大学教授。
1946年逝世(卒月、日不详)。
主要论著:张贻惠译.《宇宙及其进化》.震亚书局,1932.
社会贡献:
热心社会工作:张贻惠除本职工作之外,热心于社会工作,曾任《中国物理学报》编委(1932—1938),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参加了1933年该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名词审查核定会议。他对中国度量衡名词的命名、定义等工作也颇为热心。
创建物理系:1924年,张贻惠参与了筹备、规划和创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他对课程的设置、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的选拔和留用、科学知识的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亲自讲授力学、光学、普通物理学和原子构造论(现称原子物理学)等课程,是当时在国内开设原子物理学课程的第一人。在教学中,他自编讲义,并进行实验,以加强直观性。据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赵慈庚回忆,张贻惠在讲授普通物理学中,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很吸引人,学生们都很愿意听。他还在讲课中介绍国外新建理论,如相对论,为将国外的现代物理知识介绍到国内做出了贡献。……
我的网络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mylzb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0655957.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