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扇的出现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据龚扇第三代传人,龚氏健在的最高长辈、84岁的龚长荣老人介绍,龚爵五是[清末]盐场的挑煤工人,每天把煤从煤厂挑到盐场,所得仅能糊口。有一年夏天,满头大汗的龚爵五在盐场看见一个从乐山来的商人手里拿着一把非常漂亮的竹扇,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扇子,心里羡慕不已。没有钱买扇的龚爵五于是就琢磨着自己编扇。没想到,这一琢磨,竟编出了后来被誉为中华第一扇的“龚扇”。
天资聪颖的龚爵五用划得细如发丝的竹丝在扇面上编出了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乡绅官宦都以手握一把龚扇为荣。1886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征集全省民间工艺品到成都参加“赛宝会”,龚爵五捧着自己精心编织的扇子到成都参赛,人们交口称赞,一致推举龚扇为“赛宝会”魁首,获得光绪皇帝颁发的金质奖牌。1908年,龚扇被选进皇宫。后宫嫔妃的纤纤细手上握着一把玲珑剔透的龚扇成为御花园新添的一道美景,龚扇从此名声大震。
自龚爵五起,龚扇编织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传经五代。一把龚扇在龚家五代人手中越编越精,终于成为“中华第一扇”。龚爵五的儿子龚玉璋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编扇,成为龚扇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在父亲编扇工艺的基础上予以发挥。图案更加复杂,人物更加传神。1944年,大盐商余述怀重金请龚玉璋编织了一把玉柄山水画竹丝扇,龚玉璋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编织完毕。余述怀将这把扇子送给蒋介石,蒋十分喜欢,终日把玩不已,这把扇子至今还收藏在庐山博物馆。
1953年,龚玉璋应邀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送展作品被选送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国家轻工业部将他的作品《仙山古松》列为民间工艺美术珍品予以永久保存。第三代传人龚长荣、龚玉文(原名龚长生)子承父业,也颇有建树。1998年,龚长荣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龚玉文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四代传人龚道勇在掌握了全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龚扇只有一面图案的“老面孔”,创作出双面扇。他还把竹丝的直径从0.025毫米缩小到0.01~0.015毫米,编织的扇面更轻薄,更透明,与绢扇相比,几可乱真。
一般一把龚扇从构思到完成大约需要两个月。1998年龚道勇编织《空鹤图》参加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仅编织扇子就用了整整50天,在编制复杂图案阶段,一天下来,只能编几根竹丝,为了完成11根直弦的编织,龚道勇硬是整整一天没有离开桌面。
2000年10月,龚道勇的竹编工艺扇《梅花仙子》在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竹编类最高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