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的先祖后稷服事唐、虞、夏,则其地望也在晋南无疑。周夏同源的关系在夏人进入晋南后就已经确立起来了,之后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有了“周人尊夏”观念的产生。夏人北逃时周人也跟随一同北逃。鄂(乡宁)在周人眼中与夏人看的同等重要,因此周成王封其弟唐叔虞于夏墟,都于鄂(乡宁),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晋国的源头在乡宁也绝非无稽之谈。
此外,晋国的一桩公案,更是晋国源头在乡宁的有力的佐证。这桩历史事件见于《左传》,《左传·桓公二年》载:“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代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衰侯。”《左传·隐公五年》载:“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未几,曲沃叛王,王命虢公伐曲沃立哀侯于翼。六年,翼九宗王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为什么嘉父会“逆晋侯于随,纳诸鄂”,这还得从晋国初封时说起。《左传》载:“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有关“怀姓九宗,”王国维《鬼方昆夷狁玁考》曰:“殆指晋之西北诸族,即唐叔所受之怀姓九宗,春秋隗姓诸狄之祖也。”也就是说“怀姓九宗,”是商族的联盟方国的贵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乡宁恰是狄人聚居之地,而嘉父正是这一方的贵族,也可能是方国的首领,周朝建立时,与其它一些方国,一起分封给了唐叔虞。如果晋国的始封地不在乡宁,这显然是说不通的。正因为始封乡宁,乡宁作为晋国的祖封地,鄂侯失国,避逃乡宁,才合乎情理。而且嘉父作为晋初的臣国,在叔虞封唐之后,留守此地。鄂侯失国之后,纳其于故地,于情于理,于德于义,均无可置疑。且在乡宁县城之西今仍有嘉父山之地名,近年发现春秋古墓,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虽无文字记载,但据形制等断定,当与曲村晋侯墓出土陪葬品为同期之物。晋国源头在乡宁,不仅史料,而且实物,都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