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1939)
1月21日,日军血洗柏木村,杀害村民44人。
3月,中共领导下的政卫二支队五中队在七郎庙伏击日军,击毙日军18人,解救被抓民工19人。
8月,中共乡宁县委在赵家湾村召开群众大会,声讨汪精卫投日叛国,揭露阎锡山分裂抗日统一战线。
同月,三民主义青年团乡宁县团部成立。
10月,县牺盟会与主张公道团合并,称牺公委员会(简称牺公会),田大中任团长,阎棠(中共党员牺盟会协助员)任副团长。后阎棠任团长。
本年,山西省民族革命同志会乡宁县分会成立。
民国29年(1940)
2月,中共二区区委书记董光华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解放后,为纪念烈士,将二区区政府所在地牛王庙命名为光华镇。
3月,山西省西北制造厂在本县筹建。
7月1日,县政府决定田赋由过去折征货币改征粮食。每两粮银征收正粮,附加各1石。
本年,民革男校与民革女校分别附设男、女师资训练班。
本年,山西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移驻县城.
民国30年(1941)
7月,县政府推行“村本政治”,建立以高级村政指导员负责制的农村行政体制。
10月18日,日军侵占第四区全部地域,并划为日伪河津县第四区,建立区公所(设西坡),还在西坡、船窝、临河、岭上等地成立维持会,盘据5年之久。
11月,阎锡山到本县巡视,住乌衣巷赵家院。
12月4日,阎军三十七师一团三营,在华灵庙击落日机I架。7日,日军400余人,分两路向守卫在华灵庙阵地上的三营七连阵地发起进攻。守军彭永祥排奋起抵抗,展开肉搏战,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彭永祥排24名战士引爆手榴弹,冲向敌群,与日军同归于尽。
本年,县政府兴建“洪炉台”、“合谋堂”,拆除泰山庙、碾角庙、平原庙、吴家庄庙等庙宇,砍伐柏山寺柏树千余株。
本年,县政府调集乡宁、襄陵、汾城、新绛、河津、翟山等县民工数千人在本县城关修筑碉堡,历时10个月,共修碉堡300多个,挖战壕60多条。
本年,国民党战地宣传队第十电影放映队在西门外河滩放映电影。民国31年(1942)
1月,商界推行“归行并业”,设立私有公营性质的生产管理合作社。把城关地区30多家私营商业合并为花布、京货、药材、文具、瓷铁、皮麻、杂货、估衣等8个行业,资金人股,货物折价,统属合作社经营,年底分红。
3月,下县村韩煊兴办私营造纸厂,生产麻纸,日产20局。
6月18日,新绛、汾城与本县千余民工、800多头牲畜,由山下往山上运粮,行至马匹峪,山洪暴发,卷走运粮民工60余人,牲畜80多头。
8月,县政府推行“兵农合一”,每3人编1组,1人当常备兵,人伍服役;2人当国民兵,在家种地优待常备兵家属。
民国32年(1943)
1月,修定田赋征收标准,每两粮银征收粮食1石,借1石,附加5斗,另征马料4斗,民调粮5斗。
4月,县政府设立城关、分山(今下善乡)、金城(今光华)、关王庙、八宝宫、门家沟6个中心国民学校。
民国33年(1944)
11月,阎锡山在樊家坪村设立“真理辩证处”,审讯、残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民国34年(1945)
4月,美国战斗机1架坠落在文家湾河滩爆炸,11名机组人员跳伞逃生。
9月,日本投降后,日伪西坡区区长孙干臣率所属人员向乡宁接收小组投降。城关地区万余人集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35年(1946)
春,改编村为乡,撤村公所,设乡公所。
4月,县参议会成立,选出参议员26人。
5月20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为省立乡宁师范学校。
6月,县政府三政会议向省政府要求处理日伪第四区区长孙干臣及3名维持会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