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几千年的美食文化中,麻花是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美食,就连文人墨客也大加赞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曾有一首赞美麻花的《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麻花,如天津大麻花、山西稷山麻花、陕西咸阳麻花、湖北崇阳麻花、苏杭藕粉麻花等。说到河南的麻花,就不得不提河南省民权县王桥乡麻花庄的贡品麻花,它被誉为豫东土特产一绝,也是当地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七贤民俗村的民权贡麻花店,民权贡麻花第八代传人张培仁讲述了民权贡麻花的历史与发展,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贡麻花这一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麻花的由来
4月24日,在七贤民俗村小吃街,记者来到一家名为民权县贡麻花的店铺,看到很多游客在这家店铺购买麻花。店铺内,在一张较大的木制案板上,几位年轻人正把和好的面团揉搓成条状,然后熟练地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成麻花形状,小心地放入油锅中。坐在油锅旁边年长的师傅用一双木制筷子在油锅中来回翻转、搅动麻花。不一会儿,金黄酥脆的麻花被师傅捞了出来,放入盘中。
麻花形状细长,由三股绞合而成,色泽金黄。吃到口中,清香酥脆,甘芳适口。
年长的师傅叫张培仁,是民权贡麻花的传承人。贡麻花工艺的制作工艺延续到现在,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从第一代传承人张万玢(1633年12月~1714年11月)开始,到张培仁已经是第八代传人了。
“刚才我们是在搓麻花和炸麻花。”张培仁说,麻花作为一种传统食品,以前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麻花,一直存放到年后,按风俗每人都要吃一点,以祈求全家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搓麻花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合”,扭在一起的麻花寓意着家家户户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说到麻花的由来,张培仁讲了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它们,每年农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麻花尽管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物,但是历史是很悠久的。”张培仁说。范寅《越谚》中说:“麻花,即油炸桧,迄今代远,恨磨业者省工无头脸。”张培仁又引用清戏剧学家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中的话:“东城云,谪居黄州五年……渡黄河至王家营,见草棚下挂油炸鬼数枚。制以盐水合面,扭作两股如粗绳,长五六寸,于热油中炸成黄色,味颇佳。”文中的“油炸鬼”就是麻花。“可见,麻花当时就分甜麻花和咸麻花。”张培仁说。
■贡麻花的历史变迁
提到民权县王桥乡麻花庄的张氏贡麻花,张培仁的话就多了起来。据张培仁介绍,1984年,自己成了张氏贡麻花第八代传人,继承父业。张氏贡麻花曾是清宫御膳,沿用祖传秘方纯手工烹制而成,具有“吃着香酥脆,点燃亮似灯,久存质不变,遇水软而松”的特点。
那么,民权县王桥乡的麻花庄是怎么得名的呢?据民权县县志记载,清乾隆皇帝到江南巡查,途经黄河渡口,突闻香味阵阵,便问随从香气从何而来。随从见路边有一间茅草房,内有一老翁正在炸麻花。侍卫便带麻花给皇上品尝,皇帝品尝后觉得香酥味美,赞不绝口。地方吏闻之,便作为贡品进献,受赏,钦封“麻花庄”。自乾隆钦封村名后,麻花一直是清皇宫贡品。
张培仁说,民权贡麻花的前身就是他们的张家麻花。据考证,张家麻花创始于明代,清乾隆五年,张姓人家从山东张庄寨迁到黄河滩地(现址麻花庄)安家落户。由于家庭人口多,就在耕作之余兼营麻花生意。他们把做出的麻花挑担到集市上出售,只因当时买卖小,每天要用油篓子去买油。油家问:“家是哪里?”答曰:“一篓油。”油家就知道“一篓油”就是“麻花庄”。
贡麻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失传的波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麻花产业受到冲击,被迫停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贡麻花得以恢复生产。李晓新时任民权县县长,指导恢复传统产业,并亲笔题词:“吃着咯嘣嘣,夜间能点灯。掉在地上全摔碎,泡在水里扑棱棱。”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这一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奇葩被挖掘出来,并由第七代传人张俊江、第八代传人张培仁父子打破家规,将祖传秘方授予乡邻,使之发扬光大。
期间,《中国食品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刊播了“能点燃的麻花”“李县长题词麻花滩”“民权有个麻花庄”等图片及新闻,从此,这一昔日皇宫贡品终于飞进了寻常百姓家。2010年3月30日,传统手工技艺贡麻花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贡麻花传统制作工艺
说到贡麻花的制作工艺,张培仁说,贡麻花始终坚持传统的四项制作工序,从未改变,那就是:一、配料。用料主要有:无增白小麦精粉、专用植物油(一级豆油)、经过精挑细选的白芝麻粒、食用碱粉和十多种天然调料合理搭配。二、和面。各种用料按比例配好以后,放在一张较大的木制案板上,用手揉搓,这是劳动强度最大、技术性最高的一道工序。三、制作。把和好的面团制成麻花形状,这道工序全是手工制作。四、烹炸。选用的是一级豆油,用传统的大平底锅,木材作为燃料,主要掌握油炸的火候,使烹出的麻花色、香、味俱佳。贡麻花由十多种天然调料沿祖传秘方烹制而成,不含防腐剂及抗氧化成分,是童叟皆宜、补养身体的上乘佳品。因为四道工序全是手工制作,所以贡麻花总是供不应求,不能批量生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技艺已慢慢湮没在历史的舞台上。张培仁觉得贡麻花这项传统技艺应该被更多人熟知,如今,他已经把这项传统制作技艺传给了儿子,相信传统饮食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