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文化的城市才能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城市的魂,城市深层价值的源泉。
走进一座历史名城,即使是一些残垣断壁,也镌刻着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我们看过古都西安的大雁塔,也曾在北京城的古城墙下漫步,这些都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回顾,勾起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回忆。但是,上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80年代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使古城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云津夜市”、“螺峰叠翠”、“灞桥烟柳”等古老的昆明人文景观,只能停留在文字中、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这是人们对有2400年建城史的昆明深层次的担忧。培育昆明文化气质,历史文脉是一剂良方。
一个城市之美,在湖泊中得到灵性的彰显。围绕一湖,能看到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作家汪曾祺曾饱含感情地描述:“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在昆明人眼里,“昆明的眼睛”翠湖是这种城市的文脉的起源。昆明千年凝聚的文脉气息和足迹,萦绕着这一泓湖水,将岁月沉淀的历史文化兼收并蓄。时代滚滚的车轮中,变迁的是翠湖的地理环境,不变的是它与生俱来的文化气息。
这里有创办于一个世纪前的云南讲武堂;这里有始建于1922年12月的云南大学,其文化传承可以追溯到1499年始建的云南贡院;这里有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抚王继文修建的海心亭;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修建的横贯湖面南北的“阮堤”;1917年在九龙池兴建的昆明市第一个自来水厂……方圆一公里内,这里还有永历帝遇难处的逼死坡、朱德旧居、圆通山唐继尧墓。
翠湖的文脉也带动周边经济繁荣,体现了昆明传统特色的民间生活形态,无论是文化巷的时尚店铺还是文林街霓虹点点的酒吧,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翠湖在民生层面、文化层面、旅游层面、产业层面,展示出“百年翠湖、昆明摇篮”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