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营销之道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要求公司不仅要生产伟大的产品,还要打造伟大的广告作品,用各种营销形式和风格来证明他的远见。 苹果产品往往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但这还不够。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很早就明白,他需要营销和广告来传递产品的感觉。

1980年,乔布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洛杉矶广告公司Chiat/Day总裁恰特(Jay Chiat),创意总监李·克罗(Lee Clow)(乔布斯掌管苹果期间都是和他们合作)。无论是将公司的精髓提炼成宏伟大胆的《1984》,还是通过《换电脑》(“Switchers”)系列广告重塑品牌形象,史上最佳广告喜剧系列《买个苹果机》(Get a Mac),到iPhone和iPad优雅的产品展示片,他们打造的各种广告都将招来业内艳羡的目光。

后来的岁月里,乔布斯用各种形式、各种营销风格来证明他的远见。世纪之交,他继续通过一系列尖锐的电视广告来推销电脑产品,首先是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的“Switchers”系列广告,然后是Phil Morrison在四年里共66则《买个苹果机》(Get a Mac)广告。首播于2002年的“Switchers”讲的是PC用户转而使用Mac电脑,并且介绍了品牌即将闻名于世的白色机体,这又是产品简约风格的优雅延伸。莫里斯使用了他的Interrotron装置:这是一种装有双面镜的装置,让采访对象能够看着他的眼睛回答问题,同时也直面摄像机镜头;从而捕捉到更多更亲密的内心表达。

不过,到了2000年早期,乔布斯的重心转移到了音乐。2001年推出的iPod和iTunes将永远改变公司的财富;而他也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营销领域,成为市场领先者。苹果公司终于无需苦拼。它只是一根筋儿地而又热情洋溢地推崇其产品的简约之美,其结果就是绚烂的彩虹色,跟当年《1984》那种晦暗的精神释放可以相提并论。(苹果甚至重新改编了原先的广告,给片中的女主角配上了iPod,还有新的标志性白色耳机。)相应地,iPod和iTunes的电视广告也让苹果当了一回DJ,开创了一份音乐播放列表。

iPod之后是iPhone。2007年乔布斯再次展现创新力。第一段广告片是在奥斯卡上播放的,在电话上将有著名演员的电影电视场景剪辑串联起来:这是自从“不同凡想”之后的第一次全明星阵容。这次策划体现的是广告传播的最基础元素:产品展示。对乔布斯来说,这是回到了根本。手拿电话,告诉你怎么使用:就像1984年1月苹果股东大会,乔布斯首次在产品展示上对着满满一屋人骄傲地向世人介绍Macintosh一样。

乔布斯还将推出又一伟大产品——2010年的iPad。最初的广告主要是将iPod、iPhone广告主题简单结合,汽车音乐和快速剪辑的手在设备上挥舞的镜头。但到了今年3月的二代iPad,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乔布斯给了产品信息更加戏剧化的视角。

之后的春夏还有更多广告,但这条广告语将成为乔布斯职业生涯的最佳概括,无论是作为产品开发还是营销者,从来没有如此完整明确地阐述他作品背后的哲学。“这样的产品”并不仅仅指的是iPad二代,而是苹果生产的所有产品。它们让你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而它们的广告让你相信(并有想买的欲望)这是真和美的融合。

乔布斯将美学和道德融合,并且极端地执迷于善恶之分,这在他领导的公司营销活动中可见一斑。

倩倩家的毛毛(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