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酒的血液,曲是酒的骨架。大凡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水质好,自然酿出的酒好。现代科学揭示了杏花村汾酒“古井亭”和1991年新打的井深840米的“5号井”水的奥妙: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其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地层中锶、钙、钼、镁、锌、碘、铁、镁元素含量高,不仅利于酿酒,而且本来就是对人体有益的天然优质矿泉水,对人体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这样的优质水,自然会酿出好汾酒。清代诗人、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曾题词“得造花香”正是对汾酒和竹叶青酒的健体疗效的高度赞扬。
1987年6月29日《新华通讯社稿》中指出:“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大,等于全国其它名酒出口量的总和;二是名酒率最高,达99.97%,全国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厂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因而也就价廉物美;四是得奖最多”。
每升酒甲醇含量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4克,汾酒却只有0.064克;铅含量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001克,汾酒却只有0.000043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酒中有益物质总脂含量,国家标准中每升含量不得少于2克,而汾酒达到4.4克,难怪杏花村汾酒飘洋过海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第三世界广告大会开幕式上一对居住在巴基坦的夫妇说:“我们第一次尝到这么好的中国杏花村汾酒。”许多回大陆探亲的台胞把能够喝到汾酒,竹叶青酒看作是非常荣耀的事,总要设法带一两瓶回台湾。1988年美国朋友史文思参观汾酒厂说:“非常愉快地看到这么好的工厂,你们有资格感到骄傲。”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陪同日本客人访问杏花村汾酒厂题诗:“和风华雨正纷纷,举盏欲招前古魂。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前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参观杏花村汾酒厂后题诗:“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表达了对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的赞颂。
名人典故
郭沫若斗酒诗如泉
据说郭沫若是唐代山西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郭沫若旧居里,至今还挂着“汾阳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他本人少年时代也曾在课本上自署“汾阳主人”。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作为“汾阳主人”,第一次踏上汾阳的土地。当他来到汾酒厂时,早已被久远就闻到的酒香所吸引,他兴致勃勃地观赏了汾酒、竹叶青酒生产流程的全过程。家乡人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深深打动了他,在包装车间,他一定要亲手参加劳动,包装汾酒。一个老师傅细心给他讲解后,他便认真地铺平第一张包装纸,包好了,但不理想;又包了一个,稍好点;第三个,完全符合要求。他一口气包了8个才罢手。郭老对大家说:“喝酒人要想到做酒人的辛苦,你们的酒远销五大洲,为国争了光,谢谢你们啦!”
中午,酒厂摆宴为郭老接风。当大家正要举杯痛饮时,郭老的随行医生出面干涉了:“您的身体可不允许多喝酒咽!”郭老幽默地说:“到了家乡不喝酒,真是枉有此行,今天我就不听你的了。”
一直喝到半醉,郭老才停斟。当主客都以为郭老要休息时,郭老却突然诗兴大发,为了感谢杏花村人的盛情,他挥毫写下了“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林田。”的千古名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