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第二小学

家乡区县: 九江市星子县

学院简介
星子县第二小学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日伪创办的一所完全小学。抗战胜利后,战时在后方乐平创办战时小学的校长宗先钟将学校迁回县城并与县政府接管的日伪完全小学合并,成立星子县示范小学,教员由原来的7人增至10人,失学儿童踊跃入学,学生达300人。1947年更名为南康镇中心小学。

建国初,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更名为城区小学。学校设有班级6个,学生180人,教职工11名。1958年,由南康镇镇长阎绍斌和教育局局长赵佩兰带领校领导在县城古城墙西侧(今南康大道中段南面)选址建校。196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上课,校名仍为城区小学。文化大革命初期停办。1968年在复课闹革命的浪潮中,为解决县城南片儿童入学难,又开办并并入星子县"五·七"小学,为星子县"五·七"小学分部。

1976年9月从星子县"五·七"小学剥离,成立星子县第二小学。

校容校貌
星子县第二小学背倚匡庐,面临蠡水,坐落在县城老区(景岗路1号),与县委,周瑜点将台,爱莲池隔街相望。是一所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

建校初期,学校条件简陋,校舍为四合院式的1层砖瓦结构,课间操
课间操
潮湿昏暗。地势凹凸不平,分为3大块:教室前面的操场低于教学区近2米,操场东侧的1栋教学办公楼区又低于操场近2米,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几任校领导以改变学校面貌为己任:1988年至1994年以学校自筹资金为主,上级拨款为辅,对学校南大门东侧1栋简易平房进行了拆建,6年建3层,可见办教育的艰辛。1998年洪灾,学校经过不懈努力,争取到广东赛格集团40万抗洪救灾援建资金,并自筹资金10万元,进行了全面改建:平整了场地,扩大了学校占地面积,拆除了低矮阴暗潮湿的教室,建起了1栋4层的教学大楼,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现在学校占地9.6亩,校舍建筑面积3097平方米。学校建设没有停息的脚步,2002年学校又在友邻单位的协助下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17.5万元,加之自筹资金,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偿还了教学楼建设欠款9万元,并于2005年投入资金近6万建设了新北门,新门卫,新围墙。2006年又投入资金7万多对操场进行了硬化,花了3万多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近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10多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更新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现在的二小多媒体室,图书室,音乐体育美术室,实验室,仪器室,活动室,微机室一应俱全,已经成为一所功能较为齐全,设备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学校。

lemoncdk666(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