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风景俊秀的老虎山,海拔不足200米,位于盱眙县仇集镇境内的丘陵山区,属“鸡鸣三县地,一脚踏两省”的苏皖交界,盱、来、嘉三县结合部。
老虎山,海拔虽不高,但南坡陡峻,北坡和缓,山势险要,很像一只奔腾的猛虎,因而此山以老虎为名,称之为老虎山。老虎山的北坡有一个旨云洞,旨云洞留下了千载难逢的传奇故事。
据《盱眙县志》记载,五代十国期间,后周初建时,柴荣(柴世宗)奉义父(姑父)太宗郭威之命,率兵攻打南唐。南唐兵分两路进军,一路从广陵,一路从清流关(在盱眙县与安徽滁县之间),对柴荣进行前后夹攻。传说柴荣领兵与南唐敌军决战于老虎山一马三条路(金戈铁马年代,此山发生一场战争,山上有三条路,两条路为绝路,一条路为生路。战败后逃跑路线选对了,就是一条生路。因而,此地称之为一马三条路)时,被敌军打得溃不成军,柴荣带领残兵败将选对了路线,逃进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老虎山峪,柴荣住进山北坡的山洞里。
盛夏酷暑,天气炎热,柴荣的军队一无粮草,二无医药,许多将士和战马都病倒在老虎山。柴荣也染上疾病,感到头晕目眩,喉咙疼痛,浑身似火烤一样,有气无力地躺在山洞中。在山风轻轻的吹佛下,柴荣进入梦乡,梦见一位白发苍苍老人拿着一棵药草,熬了一碗汤药,灌进柴荣嘴里。柴荣喝了一碗汤药后,顿时感到浑身轻松。一觉醒来,头不晕了,喉咙不疼了,浑身也不发火了,病愈了。柴荣起身后,发现山洞旁一片野草长得与他梦中老人拿的药草一样,顿时喜出望外,立即发动全体将士挖草药,熬汤药,给生病的将士和病马喝。真灵,很快治好了生病的将士和病马后,柴荣带领人马回朝。
周太祖驾崩,柴荣(周世宗)继位,成为一代圣帝。周世宗做了皇帝后,在一次早朝中,回忆起老虎山的草药医人,山洞中的仙家救人时,便御告众大臣:“天意成我,人心难违,大汉兴也。”便立即传旨,将此山洞定名为“旨云洞”(旨为美好也)。现今,刻在洞门上的“旨云洞”三个字还保存完好,洞里洞外还保留着原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