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叩默祷万事愿,   则灵无处不庙堂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兴化,有着5000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庙会,自古至今一直在水乡大地上流传,而成为兴化地区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兴化所辖30多个乡镇,2400多个自然村庄中,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内容,规模大小不一的庙会组织近190家,居苏中、苏北及里下河地区几十个县市之首。兴化庙会参与人数之多、形式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并形成特有的“庙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群众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于广大民俗学家及庙会文化研究者去探索研究。
      我仔细的查找了资料,发现兴化这座城市里许多的城镇都有着这一习俗,那既然这样,那我就简单描述一下我曾经参加的庙会。庙会是在外婆的那个镇子上举办的,每到庙会临近期,妈妈就会收拾好东西,带着我回娘家观会。每每这时我都十分激动,我是听不懂庙会前那些晦涩难懂的戏曲的,我只能在妈妈脸上依稀辨别出他们唱的是好是坏,在缠着妈妈讲表演者到底是给台下人呈现的是什么故事。唱到动情之处,有时妈妈会跟着唱上几句,有时也会偷偷抹泪。听爸爸讲,在很久以前,还没有我的时候,妈妈也是唱戏的一把好手,经常在戏班子来的时候,也上去客串两次。但是有了我之后,妈妈就专心在家相夫教子了。自此以后,我就没在妈妈听戏入迷的时候再缠着她陪我玩闹。
      唱曲只是庙会的一部分,天渐渐暗了,而这个时候庙会才刚刚开始进入正题。身着红裤,透过红巾插黄角的马皮,执法器,以大刀挥舞开道,还伴以惊险动作。“马皮开道”这一表演中最惊险的莫过于“钢针穿腮”,这也是原始文化的遗存,在东北萨满教和海南军山节以及江西客家祭神中亦有出现。这种民俗以烧红钢针穿腮而过,观者一旁叫“威武”,钢针从嘴而入从腮而出,令人不忍。一说起源于对神的诚意,一说扮演原始社会中的“野猪”,一说源自古代行伍中的鼓舞军威。这几种说法在兴化都可说通,一来兴化人自古奉神且原始社会早期就有人类活动,二来昭阳封邑兴化,应有军队驻扎祈神。而更多意义上看作是驱鬼降魔的仪式。马皮身后,紧接着各式花式表演踩高跷、摇花船,七仙女下凡等等。
      庙会又称“迎会”表达的是迎朋友,迎好运的意思。在今天,说到底就是兴化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文丰丰(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