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南北的济宁融汇了运河沿岸的美食精华,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美食。
热豆腐
济宁热豆腐,亦称“托板豆腐”或“托板热豆腐”。是济宁的传统美食。济宁人提到热豆腐,不是用动词“吃”,而是用“喝”。热豆腐,无论寒暑一律必是热的,略烫人口舌的才好,有七滋八味。热豆腐做得细嫩,白生生、水汪汪,酷似块白玉,胜过脂膏。卖豆腐的师傅用铜制的豆腐刀子,将豆腐从大块上一片片地打到小木板上,再用刀划拉成麻将块大小的条块,再抿上特制的红红的辣椒酱,托板豆腐便做好了。这辣椒酱不算很辣,即使不吃辣椒的人也能耐受,所以才老少皆宜,人人爱吃。
与夹饼齐名的热豆腐是济宁的特色小吃,早上漫步街头,时常可以看到老翁、青年、大闺女、小媳妇在行人匆匆的路边,手持木扳,弯腰低首,呼哧呼哧地啃上面热腾腾的豆腐,外地人见了感到奇特,而济宁人则见怪不怪,谁又没喝过热豆腐呢?就连运河边上不也有托板热豆腐的雕塑么。
关于热豆腐的起源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江南人乘船到北京,行至济宁时突然生病滞留在运河边上的一个小店里,因病,几日茶饭不思,无精打采。一天早晨,伺候他的家人从外边带来一块热腾腾的豆腐,又细又软,他吃了几口,胃口大开,感到神清气爽,接着又买来两块一口气吞下去,三五天病就好了,接着赶往京城。
后来听说,此人在京城做了大官,虽然不乏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仍不断思念在济宁吃的豆腐。几年后回乡省亲又来到这里,天色已晚驻进店里,第二天又派人到附近买豆腐吃。当时豆腐还没完全做好,来的人又催着要,卖豆腐的人将“不老不嫩”盛给他带去,谁知这次官人吃得更带劲,一连三天顿顿少不了豆腐。自此,热豆腐的名声—下传开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一个乡下的进城打工,早上感到饥肠辘辘,闻着豆腐的香气跑到店里,急着要吃豆腐,店里当时没有碗筷,就将豆腐盛放到一块木板上,他就趁热大口吞下去。一连吞了三板子,一下子饱了,好吃极了。从此,他每天钻到豆腐铺子吃,省钱又挡饿。他将此事传给了乡亲,大家都到豆腐铺吃这种热豆腐。不管哪种传说,是否可信,没法子追究,考证。
但有一点是真的:热豆腐的确好吃,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然就不会经久不衰,成为当地的一种名吃,受人青睐。有人说,“宁肯不吃北京烤鸭,也把热豆腐托回家”。
如今在现在的快活林还有卖热豆腐车子的城市雕塑哩,也是济宁的名片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