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宜兴市

宜兴紫砂器(壶)是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得名。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汉族文化内涵,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概说

紫砂器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紫砂器肇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始为盛行,其中又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

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窑茶具已深受各位饮家所珍赏,到明代时宜兴紫砂名家辈出,紫砂茶具广受欢迎。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已愈加精妙。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喜爱,也为紫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宜兴的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艺人们对选料炼泥特别重视,所用陶土一般要经过窖藏、淘洗等工序。成品颜色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造型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塑作,并施以丰富多样的纹饰加以美化。

延芫法师制龚春紫砂壶

原料

分类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成分

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 所谓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兴紫泥,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壶,我们立刻就联想到宜兴。究竟是紫砂壶使宜兴出了名,还是宜兴使紫砂壶出了名,谁也考证不清楚了。

远方风景美(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