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首个私人定制书馆:一拨文艺青年的乌托邦

家乡区县: 昆明市西山区

拉开窗帘,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充满了这个位于23楼的小房间。
昆明姑娘阿菲正在打理她的书架,准备下午的聚会:这上面有600多册书,在2个月以前,绝大部分还是私人藏书,如今变成了昆明首家私人定制书馆里的一部分。

这家位于北京路SOHO的书馆名叫品言,取之于股东之一的李品言。他们和女设计师bobby在一起喝了几杯酒后,晃悠悠地决定让自己的理想照进现实。
书馆很快吸引了一小拨文艺青年在这40平方米的书馆里聚集,在各自的角落里安静看书或大声争执,打发无聊。李品言很乐意看到这些,他说,让无聊的人有地可去,哪怕最后无聊地离开,不改变任何东西也没关系,这就是书馆的目的。
三个理想主义者的私人书馆
7月29日下午1点,阿菲望着笨重的沙发和桌子,有些发愁。整个上午,她发了4条微博,基本都是:能帮手的人都去哪儿了!
下午的活动,她只能一个人在这里主持,李品言加班,bobby去了泰国旅行。这让她有些力不从心。
他们三人都有各自的专职工作,阿菲是昆明学院的法语教师,李品言在一个公益组织上班,bobby则是一位设计师。
在书馆建成之前,阿菲做过编辑,干过外贸,但缺乏爆发力的工作总是让她纠结。她想要组建一个平台,不需要很大,但能交很多朋友。她最开始想到了酒吧,不过动辄1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让她打了退堂鼓。
在这栋大楼的10楼,那时的李品言在经营着一个同样面积的小馆——拾楼观影,几个朋友一块合租,每周召集几个陌生人,一起看一场小众却符合大家口味的电影,然后一起谈天说地交流分享,参与者完全免费。
从去年6月到今年5月,拾楼观影因为合租者的“不靠谱”,断掉了房屋租金来源,维持了一年后无法运转下去了。
去“拾楼”参加过观影活动的阿菲开始有了做书馆的想法,与李品言结识后,两人志趣相投。一个晚上,李品言叫出阿菲和她朋友bobby一起去唱歌喝酒。说着说着,三个“理想主义者”就决定把这种事情继续下去。
他们准备合并建立一个书馆,地点就在阿菲租来居住的23楼,名字叫“品言”,因为它“雅而有意思”。三人采取认股的形式,最开始投入1万元起步金。
除了书架和生活用品,阿菲把房间里的家具全卖掉了,再从58同城上买了一个大书柜回来。当时那个书柜在网上已经挂了2个多月了,才100元。这让阿菲觉得,昆明人真的是不看书的。
把自己的藏书从家里打包运到书馆,500多册书,多是以文史哲、冷门书籍、旧书籍为主。占满了三个大小不一的书柜。再将自己原有的物件往房间里一摆,钢琴、吉他、小提琴、留声机、沙发……品言书馆就这样成立了。
下午1点20,陆续来了几个参加活动的成员,阿菲的眉头舒展开来,开始与他们一起挪腾空间。
活动叫“核桃青年烩”,人员是由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的昆明注册会员组成的,他们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技术宅”、“死理性派”、“极客”等,再加上一些昆明豆瓣网成员,一起在这“缺乏氛围”的昆明,活跃着。
交流和聊天的人比读书的多
下午1点30,活动开始。一位叫阿步的女孩主持,她的本职工作是人力资源。最开始,她觉得北京的果壳们是肯定不会来昆明举办“万有青年烩”的,至少目前不会,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在昆明举办了一个同名活动,但因并未被授权而被果壳网警告。于是,她想到了另一个名字:核桃青年烩。“因为云南核桃多。”她说。
这是他们第3次到这个书馆举行活动,三个馆主并未收取他们的场地费,每个人只需一杯饮料费即可。这次活动,网友“柠檬草”还带来了不少抹茶蛋糕和曲奇,这都是她自己做的。
主讲的4个网友来自各行各业,有做公关的,也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还有留学生。投影仪加上PPT,网友们可以随意打断讲课者的谈话,交流进行得有趣但并不嘈杂。
尽管他们中有的已经来过书馆好几次,但阿菲并未能将他们发展成会员——在豆瓣“品言书馆”小站中公布的读者指南里,明确了入会的要求和会员福利,会员卡是99元/月或199元/季度以及299元/年,除被邀请参加每月的活动外,还可私人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这个价格,让不少人觉得“太贵”。“吃个饭,买件衣服都不便宜,但却不愿在精神上消费,同样是服务,同样是劳动,都有价值所在。”阿菲对此颇有些不平。
“没有人真正来看书的,都是来这里聊天的、交流的。”阿菲说。
从开业到现在,书馆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举办活动,包括读书会、手工活动、观影等,“只要想起了活动,就立刻做了”。
在前一晚,书馆还做了一期“吾夜诗歌”的活动,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点燃蜡烛,翻阅着诗歌,有人用方言朗读,有人用外语朗读。人数不多,但爱好一致。这是阿菲喜欢的状态。
参与的人员也只收一杯饮料费,10元/人。书馆现在的投入已经达到了3万元。“每次都刷信用卡,我都不敢看我的账单了。”阿菲大笑,“那天有个人来书馆,说我是富二代,我气死了。自己这间房子都是租来的,每个月租金1500元,能算什么富二代?”
这个书馆有个原则,不玩桌游。这也符合来这里的网友们的目的,并不为娱乐。“你要对他们的要求低一些,有时候他们会讲得太过专业,文科生听不懂。”阿菲嘟囔着,“听不懂的时候就会让人没激情。”
“无聊者”的乌托邦
阿菲说,希望将来把书馆的分馆搬进昆明学院,“我觉得那里的学生读书真的太少了”。不过,她有一个顾虑,学生平常听课太多了,他们会愿意听这种讲座吗?
8月中旬,阿菲就要带乐队去全国巡演了,这是一支叫秘密后院的昆明乐队,但巡演城市却没有昆明。这一期间,书馆谁来照看?这是她目前最焦虑的问题,因为书馆其他两位馆主似乎都比较忙。她打算把李品言叫来,一起“决斗”。
活动结束后,大家凑一块儿去吃涮羊肉,开了两瓶二锅头,但大多数都是阿菲和李品言“决斗”中喝掉的。回书馆时,阿菲开始说起了法语,情绪有些激动,这是她喝醉的标志。李品言则在一边安慰着。
晚上的书馆与白天不同。在云南天文台工作的果壳则和从事电子通信技术的果壳,交流起了他们在信息技术中遇到的瓶颈;李品言和会拉小提琴的从事种苗工作的昆华聊了起来,他们设置了一个议题,对这个议题各自辩驳。半个月前,他们还和书馆的读者一块背着帐篷去曲靖露营;“落小宁”则在一边帮着洗杯子。书馆里热闹,但互不打扰。
“你看,这群无聊的人走进来,聚在一起,各做各的,又无聊地走出去,不改变任何东西,挺好。”李品言说。
书馆的未来会怎么样,李品言并不过于担心,他们三人都不愿意看着理想腐烂。对他而言,“拾楼”是个乌托邦,他把梦想延续到了这里,“因为我们要幻想,现实被伤害了,想要扳回一局”。

冯yi(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