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老地名
人民东(西)路:今天说是文革所改名,非也,它原是沿鱼翅河的一条石板路,因通往迤西,称为西关外大道,1958年填平河道,拓宽路面,取"人民事业兴旺发达"之意,取名人民西路.
下马巷:今人民中路省人材市场斜对面南起武成路的独口巷,因清时官员到城隍庙(五一电影院),武庙(武成小学)参加活动必须在此下马而得名.
大(小)富春街:今美辰百货两旁,因明末清初从江南迁居昆明的人聚居此地,想念家乡风景如画的的富春江而得名.
大(小)绿水河;今省政府旁,五华山与大德山之间有两条小河,水呈碧绿色而得名.
三转弯:以前我天天要走的路,呵呵,原连通小富春街(昆二中)和如安街的一条小巷,有三个转弯而得名.
三市街:今柏联百盛门口的步行街,元代昆明最繁华的地方,云集珠市,马市,羊市而得名.
三合营:今昆都附近,明代的军屯营地,辛亥革命后将城郊的焦家营,赵家营,波转湾三村的人合为一村,迁居至此得名.
文林街:因为明清时贡院(云南大学)在此,考生多经此地,"文人如林"而得名.
文化巷:古为荒地,以前称"寻麻地",50年代院校扩建,成为连接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云师大),昆工的师生往返通道而得名.
瓦仓庄:昆都附近,以前是一个叫瓦村庄的村子,明代在此建仓库囤积军粮而得名.
中和巷:原来昆明最长的一条巷,连接翠湖和武成路及景虹街,内又有吉星巷等三条支巷,
石屏会馆,昆明二幼均在巷内,以儒家思想"致中和"而得名.:"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长春路:现人民中路东段,解放前被卢汉改为绥靖路,以以前长春观在此而得名.
东风东(西)路:1960年前后扩建街道,取"东风压倒西风"之意.
关上:这个奇怪的地名有点复杂哦-----此地原有一村,村子所居之土岗名为石虎岗,因附近财神庙内有一石雕老虎,此地又为昆明通往滇东滇南绎道之门户,设关镇守,名为石虎关,因为关在土岗之上,村居关之旁边,所以取名关上村,后来便发展成关上镇.
北京路:原为太和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云南从此有了出省铁路,此路两端都是火车站,取"边疆连北京"之意而得名.
五里多:并非象八公里,三公里一样是代表距离,而是来自于蒙古语"斡耳朵",意思是衙门和行营,因为元朝时梁王离宫在此,驻扎着蒙古军队而得名,后转化为五里多.
普吉:来自彝语,普为庙,吉为岔路口.此地是昆明通往沙朗和禄劝的*路口,因旧时有庙在此而得名.
六甲:因旧时农村基层设甲,此为第六甲而得名. 司马巷:在今天儿童医院后面,连接金碧广场和石桥铺,因清道光时司马李际春的宅地在此而得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